孟章詢問朱高煦辣椒是什么,朱高煦也解釋道“我們生活的這地方是個類似雞蛋的球體,那辣椒從海走東邊,亦或者走西邊,繞天下一半就能去到一塊蠻荒大地取到。”
朱高煦無時不刻都在想著從美洲取來新的作物,豐富大明的物產。
如果不是白令海的風浪太大,即便后世也經常船毀人亡,他都想派些人走白令海峽去美洲了。
不過走不了白令海峽也沒事,走北太平洋環流一樣能解決問題。
走這條路線,唯一的問題就是必須在日本建立港口基地。
具體來說,就是從寧波出發,在日本的東部選擇一個港口進行修正補充淡水和糧食,然后再向東航行到黑潮,爭取順風順水,然后把緯度控制在3542度之間,這對于眼下大明的航海技術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順利,那遠航艦隊就可以航行在北太平洋暖流之中。
如果順風的話,每天五十海里是沒有問題的,大概需要四十天就可以到達北美洲的東海岸。
至于回來的話,到時候可以走中太平洋洋流,也就是西班牙大三角貿易的航線。
不過這條路線得在冬季和春季走,這樣才可以避開太平洋那些可怕的臺風。
順風順水的話,大概五十天也能跑回來了。
如果要去澳大利亞的話,也只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向南航行就足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避開澳大利亞東部的大堡礁。
這些大體的問題解決好,剩下的問題基本就是旁枝末節了,例如遠航船只的船帆要大一點,航速要盡量快一些,起碼要有大量的三角帆,如果能用軟帆的話就更好一些,但是中國人用軟帆好像不太順手。
另外,船只最好用尖形船底,采用龍骨式的結構。
總之就是一句話,那就是提高航速,強化結構。
最后剩下的,就是為了防止壞血病,從日本走的時候,最好要帶一些泡菜,然后船船要帶一些黃豆和綠豆來發豆芽大家吃。
這些東西里面含有足夠的維生素,可以防治壞血病,也是鄭和下西洋時大明海員的獨門保命秘技。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衛生問題必須要注意,但都不是什么麻煩事。
一想到這些,朱高煦還是有些慶幸自己學的是地質,慶幸自己在選修的時候沒有偷懶,不然這些東西他哪里能知道。
不過仔細想想,如果自己學的是工科就更好了
“唉,悔不該當初啊,早知道當時摸魚的時候就應該多學點農業和軍工知識。”
感嘆一句,朱高煦似乎覺得手的涮羊肉都不香了。
只是這樣的感嘆,往往不超過幾個呼吸便煙消云散,那書房正廳之中,只剩下了三人吃羊肉的聲音。
“火繩槍的事情如何了”
吃得差不多,朱高煦用粗紙擦了擦嘴,詢問起了一旁吃的滿嘴流油的王元。
王元聞言放下筷子,老實回答“將火繩、槍托交給黑水城那邊制作后,火繩槍的產量也來了,如今已經是庫存一萬二千二百支,庫存的槍管還有一千六百支,黑水城那邊每日能鉆出七十根槍管。”
“七十根”朱高煦靠在椅子,目空一切的模樣很是威武。
他稍微計算,孟章在煉鐵場辛苦了兩年多的槍管基本都在這兩個月時間里耗盡了,以黑水城鉆槍管的速度,想來軍械庫內的槍管也撐不了多久。
不過他也不需要那么多火繩槍,一萬五千支就足夠他使用了。
說到底,火繩槍與加農炮還不能幫助渤海軍徹底成為單純的熱兵器部隊,配比一定數量的長槍兵和騎兵是肯定的事情。
火繩槍的配比,占全軍五成就已經足夠。
一萬五千支火繩槍,加一萬步卒和五千騎兵所組成的三萬渤海軍,足夠擊敗戰兵最多四萬的遼東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