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拿下遼東都司,自己完全可以利用遼東都司那十余萬軍戶的人力資源去造船、鍛炮、鑄槍。
眼下火繩槍肯定是足夠了,唯一欠缺的就是攻堅遼東重城的火炮。
“火繩槍達到一萬五千支后就可以停下了,接下來全力鍛炮。”
朱高煦給出答案,并詢問王元“野戰炮與攻城炮的事情如何了”
野戰炮與攻城炮,這是朱高煦定下的兩個標準火炮。
野戰炮標準是連帶炮車和一基數十二枚炮彈及火藥重量一千斤及以下,射程一里半以。
至于攻城炮的標準則是與野戰炮差不多,只是重量被要求在一千斤以,射程二里以。
除了這些,朱高煦還定下了岸防炮和艦炮,各有不同標準。
對于這些標準,王元這個曾經的鐘匠,如今的軍械局百戶官已經了然于胸。
只是面對朱高煦定下的標準,王元還是以凝重的表情回答道“野戰炮還有些問題,我們使用了最新的模數,所鍛造的野戰炮只能將重量降低到了六百二十斤左右的程度。”
“至于野戰炮的技術參數則是口徑三寸,身管長四尺八寸,倍徑十六倍,最大射程為一里又二百四十步左右。”
“算一百五十斤的炮車重量和五十斤的彈藥重量,基本能控制在八百四十斤以內,偏差在十斤左右。”
“其實如果能用銅來鑄炮,那完全可以將野戰炮與炮車重量控制在七百斤以內。”
“若是只需要控制在一千斤以內,那使用銅鍛炮后,射程應該能保持在二里左右,用在攻城炮效果更好。”
對于鍛炮來說,銅無疑是最好的材料,這點朱高煦自然也知道。
可對于渤海來說,用銅鑄炮根本不現實,且不提朱高煦對東北銅礦埋藏地一竅不通,單單開采銅礦的難度和所需人力就足夠難倒他。
他寧愿多配給一匹挽馬來來拽沉重的攻城炮,也不愿意把銅拿來鑄炮。
況且,只要攻克了遼東,他完全可以建造一支強大的水師,用水師掩護大軍南下,一路根本不用擔心攻城的問題。
只要渡過淮河,那黃河以南便沒有幾座可以被稱為堅城的城池。
蒙古人拆除的城墻,哪怕是老朱用了三十年都沒恢復過來,兩淮之地對于朱高煦來說,就是卸去甲胄的敵人罷了。
“暫時先用鍛鐵炮,八百四十斤的重量已經足夠我的需要了。”
朱高煦端起一杯溫水喝了一口,對王元交代道“接下來的日子,你只需要鍛夠二百門野戰炮,之后再鍛造兩千斤的一百門攻城炮就足夠。”
“”聽著朱高煦要鍛造攻城炮,即便王元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還是十分緊張。
他雖然不懂軍事,可他知道火炮的威力。
打兀良哈和兀狄哈野人女真,野戰炮的威力就已經足夠了。
至于攻城炮,這東西沉重,最好是用來攻城,沒有攻城需求的話,根本就沒有必要鍛造。
想到這些,王元不禁為自己的這條性命擔心起來。
只是不等他多想,朱高煦就安慰他道“你不用多想,我在關外當我的郡王當得好好的,不會想著去做對朝廷不利的事情。”
“這些火炮,我只是用來以防萬一,你應該聽過風波亭的故事。”
“卑職只管鑄炮,只聽殿下的軍令。”王元連忙回答,他是擔心自己的性命,也擔心朱高煦造反,可這種心思只能藏著,說出來是絕不可能的。
主持鑄炮的他,與朱高煦是一根繩的螞蚱,他不可能去揭發朱高煦。
眼下的他,只希望朱高煦真的如他說的那樣,只是鑄炮防守,而不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