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也不抬的給了李權回答后,朱允炆繼續處理起了奏疏。
李權見狀,也派人去給宋忠傳話去了。
倒是在傳話后不久,黃子澄與暴昭、齊泰三人便尋了來。
在行禮賜座的戲碼過后,朱允炆放下了手中的朱筆,戀戀不舍的將目光從奏疏挪開。
他的養氣功夫比起去年要好了許多,但這不是他的功夫見長,而是讓他糟心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選去吉林的那三千戶,選得如何了”
朱允炆將目光放到了黃子澄身,齊泰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都已經選好了,半個月后便可陸續北。”
“不過這次過后,那吉林衛的月糧與行糧,便要拔高到二十萬石了,加鹽、布、棉花等物,怕是”
他沒繼續說下去,因為朱允炆坦然將剛才乾清宮發生的事情一一說出。
在得知吉林衛又要出塞,并且還獲得了五十四萬石月糧與行糧的物資后,黃子澄臉有些凝重,齊泰則是更直接的開口
“渤海王府內商人楊彬,近幾年來不斷在關內采買糧食,為渤海王販賣毛皮,進行貿易。”
“想來,吉林衛府庫之中的糧食,已經有了足夠的存糧。”
“眼下朝廷又撥五十四萬石與吉林城,若是不限制楊彬為渤海采買糧食,恐怕渤海很快就能自給自足了。”
齊泰的關切很有道理,畢竟他們從宋忠那里獲知的情報中,吉林城的田地已經足有數十萬畝了。
倘若放任不管,任由其發展下去,恐怕再過幾年吉林城就能脫離朝廷掌控了。
這不是臆想,而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朝廷眼下能控制渤海的重點就在糧食,之所以渤海糧食缺口那么大,也和朱高煦養了那么多兵馬有一定關系。
如果朝廷限制他,不給他撥軍戶,擴充兵馬的話。
那以他這兩年屯墾的速度來看,以眼下吉林城的人規模,頂多再過兩三年他們就能自給自足。
對于朱高煦,必須要采取限制的手段,因為他的兵馬已經不少了。
“三位先生有什么看法”
朱允炆對齊泰的話深表贊同,因此詢問起了他們三人的看法。
面對詢問,齊泰不假思索的回答“理應讓渤海招撫女真,并且要將招撫的女真放到吉林城加以控制。”
“有三千軍戶作為眼線,那些被招撫的女真就不太可能被訓練為兵卒,如此一來吉林城的負擔只會越來越大。”
“只有讓吉林衛越來越依賴朝廷,才能更好的控制關外。”
對于朱高煦,齊泰一如既往的想用糧食來牽制他,朱允炆也十分贊同。
畢竟晉王那邊的網已經布置好了,只待收網就能解決,而晉王解決過后,需要選擇的就是周王和燕王之間的其中一人了。
這其中,由于朱高煦的異軍突起,燕府勢力更進一步,光朱棣與朱高煦父子二人直屬的兵馬就超過了三萬人。
不僅如此,朱棣手還有節制北平、大寧、遼東三都司的兵權。
盡管這個兵權水份很大,但朱棣始終有這一份兵權在。
相比較之下,只有一萬六千護衛軍的周王朱橚則是顯得沒有那么大威脅。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馮勝留在河南的舊部,但想要清理他們也很簡單。
因此不管怎么說,燕王朱棣都是晉王朱棡后最具危險的人,而渤海王朱高煦則是他最得力的羽翼。
往朱高煦的吉林衛中摻沙子,是必須要走的一步棋,而這步棋現在已經完成了。
那么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等待了。
想到這里,朱允炆的思緒也漸漸向北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