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句話,便嚇得宋忠跪在了地“自然是陛下的人”
“朕的人”朱元璋瞇眼詢問“那王氏父子三人有何背景”
宋忠心里一緊,卻還是本本分分的回答“據傳早年王瑄與渤海王同吃住過幾個月,那王兆父子三人得到提拔,也是魏國公授意的”
宋忠將事情全部說了出來,盡管他口口聲聲說是據傳,但朱元璋卻想到了其中的彎彎繞繞。
“這事情,你與太孫說了對吧。”
“是”
二人一問一答,便將事情原原本本的擺在了朱元璋面前。
顯然,朱允炆并沒有表現得那么老實,但朱元璋知道后非但不怪他,反而簡單略過“這事情到此為止,另外這錦衣衛的差事你別干了,去開平中衛任指揮使吧。”
“臣、領旨”宋忠臉色慘白,雖然是平調,但錦衣衛指揮使和開平中衛指揮使的權力可以說是一個天一個地下。
他垂頭喪氣的起身,畢恭畢敬的回禮后退出殿內。
瞧著他的背影,朱元璋久久沒有開口,而一道身影也走進了養心殿中。
“就這樣略過了”
熟悉的聲音傳來,待朱元璋抬頭一看,來人不正是剛剛平叛歸來的郭英么。
顯然,郭英也對朱允炆此舉有些不滿,畢竟他也是武官,瞧著有功之人不得封賞,他心里肯定不舒服。
至于王氏父子三人是不是朱高煦的人,他壓根沒放在心。
一個在吉林,一個在云南,這中間距離太遠了,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當然知道皇帝不能懲治太孫,可他也想知道皇帝為什么不更進一步的懲處宋忠。
不能懲治朱允炆,但可以殺雞儆猴。
“他做的沒什么問題。”朱元璋輕聲開口,同時嘆氣道“能成事的,首要就得有這份心機和狠勁。”
“在這點,你那孫女婿可差遠了”
朱元璋說起了朱高煦,郭英聽后則是閉口不談,仿佛與朱高煦根本不熟。
只是他不說話,朱元璋卻會自己回答自己,他嘆著氣“高煦那小子行軍打仗還好說,只是遇到大事,還是太優柔寡斷。”
“就他那性子,成不了大事,也不用擔心他。”
他的嘆氣,仿佛是在慶幸,卻又帶著幾分失望。
“這樣的性子,與他的位置相比,是件好事”
郭英終于開了口,顯然他很是滿意朱高煦所展現出的性格缺陷。
性格能成事,這樣的評價放在眼下,可不算什么好話。
據他所知,被朱元璋評價過能成事的人,也只有晉王朱棡,而朱棡的性子和心思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如何了”
走出乾清宮門,朱允炆便見到了早早守在這里的東宮帶班太監李權。
李權扶著朱允炆了步輦,與其走在略微寒冷的宮道,小心翼翼的說道“事情都辦的差不多,應該很快就能見效了。”
“好”聽到李權的回答,朱允炆像是放寬了心般靠在椅子,嘴角掛著一抹笑意,顯然將有好事發生。
在他返回東宮后不久,李權便又將最新的消息告訴他。
“殿下,宋忠被調往開平中衛任指揮使了。”
李權對著金臺的朱允炆小聲說著,朱允炆聽后卻波瀾不驚,似乎早就想到了宋忠會如此遭遇。
“叫他好好在開平中衛等著,日后有用得著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