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殿下盡管拿去就是”
“殿下您瘦了些,得多注意身體啊。”
耳畔傳來的,都是熟悉的聲音與關切的話,這讓朱高煦心中許多值得擔憂的事情被一掃而空。
眼下的他,只想與弟兄們許久,因此左右手各自拉著林粟與楊展“走去我那木屋坐下喝酒吃肉,我們慢慢聊”
帶著楊展與林粟他們幾人,他返回了自己的住處,并讓王義去將今日塘騎在外圍巡哨時射中的一些野貨弄來。
一些野鴨、野鳥被清理干凈,而后做成了六七盤肉食。
坐在木屋中,朱高煦一邊吃飯,一邊聽著楊展與林粟等人各自訴說著離開自己后的經歷。
由于離開的時間太短,林粟他們并沒有太多新鮮事,畢竟冬季的開平等衛也只是在衛所之中練兵罷了。
相比較他們,楊展的經歷就很多了。
他從自己前往楊文軍中抗倭開始,再到海作戰,包圍海島,全殲倭寇,自浙江往福建,圍剿澎湖、兩廣倭寇說起。
他最遠的地方,去到了大約后世的三沙一帶,見到了湛藍的海水與許許多多海才能看見的魚類。
坐在位置,聽著楊展的經歷,朱高煦也靈光一閃的想到了一些東西。
“楊展,你去海外那些島嶼時,可見到了一些島嶼堆積如山的鳥糞”
“鳥糞”聽到朱高煦的詢問,楊展愣了愣,不過他很快想到了自己從福建前往廣東時見到的一些海島,因此笑著道“自然有。”
“沿海有些疍戶,因為無法岸工作耕田,因此還會前往海挖掘這些海島的鳥糞,販賣與沿海的農戶。”
“不過他們的船太小,有的時候遭遇風暴,便會船毀人亡,我在追擊倭寇的時候,還救了幾個疍戶,讓當地的官府給他們戶籍。”
楊展說著自己的所見所聞,而朱高煦也聽到了疍戶這個熟悉的詞。
不過疍戶的事情可以先放一邊,他更在意鳥糞的事情。
朱高煦并不懂怎么制作肥料,但他前世看過不少島國靠海島鳥糞發家致富的新聞,為此他還特意去搜了搜。
鳥作為卵生動物的一種,在陸地有很多的天敵。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鳥類不得不遠離大陸,飛往偏遠的海島生活。經過了億萬年的遷徙,這些海島幾乎成為了鳥島,地表覆蓋著一層層的鳥糞。
由于海島的環境,因此這些鳥糞很難分解,所以可以在長年累月中保留下來。
這些鳥糞,除了含磷比較豐富外,含氮也較多,可以說是天然的氮質肥料,無須漚肥就可直接施用。
從宋代開始,沿海的漁民就會開采海島的一些鳥糞來給農作物施肥,后來發現的人越來越多,近海就很難尋覓到優質的鳥糞了。
不過,近海雖然不行,但是遠海卻還有許多鳥糞。
就朱高煦自己所知的鳥糞島嶼中,便有東沙、西沙、南沙等群島。
雖然不及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島鳥糞豐富,但也足夠使用開采。
就拿西沙之中的西沙東島來說,二戰時日本只是幾年時間就掠奪了二十多萬噸天然的砱肥,將其運回本土,滿足了日本肥料的部分缺口。
到了后世五十年代,依靠人力,廣東一個公司也憑借五百多人島開采砱肥,巔峰時年產量達到好幾萬噸,完全是露天手工開采。
朱高煦記得這些海島的天然肥料,直到后世都一直沒有開采完,每個十年一座島就能堆積起超過五厘米的天然肥料。
這些肥料如果能夠形成產業鏈,那完全可以作用在大明的農業。
以五十年代手工開采,都能從南海開采回幾十萬噸各類天然肥料的產量來看,只要操作得當,朱高煦也能從南海獲得不少于五十年代的產量,并且由于沒有人開發過,興許他能獲得的數量還會更多。
以每畝不到百斤的投入來說,幾十萬噸,足夠作用在數百乃至千萬畝耕地。
按照朱高煦從南京了解到的農肥價格,僅這個產業,就能讓大明每年獲利不少于三十萬貫。
這聽去似乎不多,但只要形成了產業,這筆銀子就能源源不斷的被收入國庫,而且不會損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用朱高煦在前世單位與領導開會的話來說,這就是做大蛋糕。
“三十萬貫,只需要投入幾千人”
朱高煦一想到南海的鳥糞就能帶來如此大的收益,心里不免有些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