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晨鐘作響,五月的京城內外,不管是官吏鄉紳,亦或者是平頭百姓,他們皆在此時開始起床,為生活開始奔波。
只是不同于平民百姓們為了生存而疲憊的奔波,官吏鄉紳們的奔波卻多了一絲沉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這是朱元璋病重以來的第七天,整個五府六部都陷入了壓抑的氣氛之中。
五軍都督府內,李景隆穿著武官常服,看著眼前那堆積如山的奏疏獨自發愣。
在他左右,一名都督僉事看著手中的奏疏,略帶感嘆“這刀干孟還真是軟硬不進的王八,居然能死守這么久。”
他口中的事情,顯然是眼下正在發生的西南戰事,李景隆聞言也回過了神來,向他看去的同時詢問“戰事如何”
“西平侯遣都督何福與都督瞿能二人強攻景罕寨,叛軍憑借有利地形居高堅守,大軍三月未進一步。”
“官軍糧草將盡,叛軍卻士氣高漲,二位都督無奈,只能向西平侯請增援兵。”
“還沒攻下嗎”李景隆嘆了一口氣,心里暗嘆這段時間的糟心事著實太多。
“國公,宮里”都督僉事小心翼翼詢問,李景隆卻在聽后搖了搖頭“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確實”都督僉事下意識點頭,接下來的時間,二人都將話題引到了軍務。
湖廣南部瑤苗的叛亂,西北陜西行都司的防務,西南與麓川的拉鋸,還有大寧方向的大軍巡邊
這一件件事情,光是聽起來都讓人頭疼,可這樣的麻煩事,卻已經持續了三十一年。
自大明開國以來,各地叛亂的事情就從未停止過。
經歷了元代那種混亂的秩序,許多人都不甘心于接受大明這樣教條式的秩序。
土司們不喜歡朝廷管他們太嚴苛,地主鄉紳們不喜歡大明又要他們交稅,又要限制他們。
北方的韃官、色目官員們與漢人官員矛盾嚴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外部的繁雜之事。
這樣的事情,李景隆已經處理多年,本該信手拈來,可朱元璋病重的消息,卻讓他慌亂了陣腳。
面對這些奏疏,他心里十分煩躁。
朱元璋對于他,不僅僅是皇帝,還是對他照顧有加,十分栽培他的舅爺。
他下意識的不希望朱元璋出現什么事情,因為他很清楚大明朝這艘船還沒有駛出風暴,還需要他這個掌舵人繼續維穩。
只是有的時候,人越不想來什么,便越要來什么。
急促的腳步聲在五軍都督府內響起,那聲音在來到李景隆的衙門前停下,李景隆也下意識抬起了頭。
來人是內廷的太監,他的臉色并不好看,這讓李景隆心底有了不好的預感。
見到內廷太監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五府其余的都督,以及六部的尚書,武英文華等殿閣的大學士。
得到了消息的他們,急匆匆的從五府六部及各處宮殿前往了乾清宮門。
只是半個時辰的時間,他們已經全部聚集到了宮門前,緊張的看著那扇還未打開的宮門。
在他們的注視中,那扇宮門最終緩緩打開,從里面走出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對眾人作揖。
“陛下有旨,傳諸位入乾清宮養心殿。”
“臣等領旨”
當入乾清宮都需要用旨意來傳召時,在場的眾人便都有了預感。
他們回禮后起身,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的往乾清宮道走進去。
一字時的時間,他們在一聲聲傳召中走進了養心殿內。
此時,養心殿內已經站著不少人了。
除了太孫朱允炆和燕世子朱高熾外,還有東宮帶班太監李權,以及司禮監秉筆、掌印兩大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