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人的出現都在眾人的預料中,他們唯一沒預料到的,就是一個不該出現在這里的人也出現了。
一個三十幾歲,頭戴鳳冠九翚四風,身穿太子、王妃常服的女人出現在了這里。
能出現在乾清宮,并且有此穿著的人,也只有朱標的繼妃呂氏了。
“都來了嗎”
“臣,參拜陛下,陛下萬福安康”
蒼老的聲音響起,群臣紛紛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禮。
拔步床,朱元璋緩緩側過頭去,看著十余位重臣,目光放到了李景隆與郁新、齊泰三人身。
“九江與郁新、齊泰,你們三人前來,還有允炆你也前來”
朱元璋稱呼李景隆的小名,對另外二人則是直呼其名。
“爺爺”
朱允炆跪在了拔步床前,盡管他很早就期盼著這一天,可當他看著滿頭白發、形容枯槁的爺爺時,心中卻生出了太多的不舍。
他想要權力,可他并不想讓自家爺爺離開,但他很清楚,自家爺爺不離開,他永遠掌握不了真正的權力。
“咳咳咳”
這時,朱元璋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直咳得整個腰身都成了一個弧形。
見狀,朱允炆趕緊伸手為朱元璋撫背,持續許久后,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他伸出那條瘦骨嶙峋的胳膊,輕撫了撫朱允炆的頭,可他的目光并不是像在看朱允炆,倒是更像在追憶著什么。
他是個工作狂,很少娛樂和休息,對于內廷往往疏于管教,將子女教育和嬪妃管理的重任交給了馬皇后。
馬皇后離世后,他將內廷交給了朱標的繼妃呂氏來管理,自己則是與兒子朱標繼續奮斗在第一線。
只可惜,朱標的猝然離世是他未曾預料到的,他布了大半輩子的局,最終沒能派用場,便要布置下一個局了。
如今,這第二個局總算用到了。
他接手時的大明朝是一個滿目瘡痍、流民遍地的天下,而如今他交給朱允炆的天下,是一個北控關外、南抵南海,西至大磧,東達東海的天下。
經過二十多年的剪伐斫削,大明天下終于接近了他所想的天下。
整個社會天下太平,民生恢復,基業穩固。
雖四方不太安定,但最主要的敵人蒙古卻已經被壓制在了漠西一隅,天下有實力挑戰皇權的豪強勢族已被消滅,經濟迅速恢復,社會日漸穩定。
這一年,大明的人口為六千零五十四萬,超過了元代最高的人口數字。
這一年,全國的田賦收入僅米麥一項即多達三千二百余石,算二千二百余萬石的軍屯籽糧,合計比元朝歲入一千二百萬余石增加了四倍有余。
這些數字對于后來人來說,只是彰顯王朝強大的一項,但對于朱元璋來說,這些數字的代價卻是他三十一年如一日,不間斷地緊張工作,持續消耗健康所換來的。
現在,他只需要做好最后一件事,便可以好好休息了。
想到這里,他的目光露出了輕松,并當著群臣的面,對朱允炆交代起來“如今天下安泰,你要勤懇務政,方能保全我們家的天下。”
“西南之事有魏國公、西平侯,西北之事有宋晟,北邊之事有伱四叔,關外有高煦”
“這天下的一切,我已經為你打好了底子,你照舊制繼續便可。”
“若是你心中有抱負欲要施展,兵戎可多聽你四叔及曹國公的話,政務可聽郁新與齊泰的話。”
“為人君父,要能容得下諫言,懷抱大胸襟,勿要專斷獨行。”
朱元璋說完,朱允炆早已泣不成聲,哽咽著點頭“孫兒謹記。”
見他如此,朱元璋又看向了跪在拔步床前的李景隆三人,他伸出手向李景隆而去,李景隆連忙跪著前來握住他的手。
“九江,舅爺要去見你父親了,你很好沒辜負你父親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