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一,經過三日的休整收兵,洪武三十一年的北巡大軍最終因為朱棣的不安,以及朱高煦的阻礙,宣布撤軍。
只是對于這次北巡,軍中倒也沒有人有微詞,說到底明軍屢次出塞,也并非每次都能遇到蒙古人。
眾人只是當兀良哈遭受打擊太大,因此北遷過遠,搜尋得不償失罷了。
興許只有朱高煦與朱棣及燕府、渤海二府諸將才知道這次無功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老二,俺走了。”
兀良哈禿城外,看著二十余萬隊伍開始南下返回,朱棣策馬來到了渤海三千騎陣前,神情復雜的對朱高煦交代。
在朱棣身后,朱能、丘福、張玉及姚廣孝等人的表情也耐人尋味,顯然這次朱高煦的做法,讓他們重新認識了一遍他。
不過對于他們的想法,朱高煦本人并不在意。
等朱允炆的刀子真正揮向燕府的時候,不用他開口解釋,朱能他們就能理解自己了。
“父親,小子還是那句話”
朱高煦看著朱棣及燕府眾人,他策馬前用幾人才能聽到聲音說道
“南京那位恐怕已經繼承了大位,小子此舉保全了您,但我那五叔恐怕會成為您的替罪羊。”
朱高煦在詭辯,亦或者說在給朱棣洗腦。
朱棣不知道歷史,他只能根據眼下來判斷,因此當朱高煦如此暗示后,恐怕當他得知朱橚被削藩廢為庶人時,他的心情會十分復雜。
“周藩和齊藩,若是朝廷對二者都動了手,那下一個就是您了。”
“若是朝廷真的要對您動作,那小子便是首當其沖。”
“小子在此與您和諸位將軍交代一句,若是朝廷要對小子動手,那小子絕不會束手就擒,您應該知道小子我是什么意思。”
朱高煦還是想著逼反朱棣,不過他的逼反方式改變了。
以他的判斷,朱允炆如果真的要動朱棣,那必然要先動自己,原因在于歷史的朱允炆和李景隆、耿炳文等人在對付朱棣時,其實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朱棣逃往塞外。
歷史如此,眼下他們的心態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因為眼下的情況更為嚴峻。
歷史的朱棣如果逃往塞外,那他只能投靠蒙古人,可眼下不同了。
因為有自己,朱棣完全可以逃往塞外,然后往吉林城投靠自己。
吉林城有錦衣衛,那朱允炆一旦掌握了錦衣衛,應該不難猜到吉林城自給自足其實也就是在這一兩年。
先收拾朱棣,萬一讓朱棣跑了,那他們父子二人合兵吉林,大明無疑要面對一個更為棘手的邊患。
因此只有先收拾了渤海,再依托燕山、太行山、山海關來圍困朱棣,進一步削藩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朱高煦不清楚朱允炆會在什么時候動自己,但想來也不會拖太久。
九月派人去渤海,最遲明年開春接管渤海,沒有往后延遲的可能。
當然,朱高煦最希望的還是朱允炆給自己一點時間,堅持到明年開春再對自己動手。
現在的自己,還需要一點時間做準備。
到了明年開春之后,只要他敢對自己動手,自己就干脆奉天靖難,所以他現在對朱棣說的這些話,就是讓朱棣提前做好準備,別自己都起兵了,朱棣還在燕王府里裝瘋賣傻,到時候被朱允炆的人突襲燕王府都不知道。
果然,聽完了朱高煦的話,朱棣臉立馬就凝重了起來。
如果朱高煦真的起兵造反,自己是絕對會被朱允炆抓住機會給除掉的,想到這里他直勾勾的看著朱高煦。
他試圖從朱高煦臉看出什么,卻只看到了朱高煦那平淡的目光。
“你這是在逼俺擁兵自重”
朱棣緩緩開口,朱高煦卻搖頭“小子是讓你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