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渤海軍民十四萬有余,基本都已經習慣了吃大鍋飯。
即便朝廷削藩,將渤海境內開墾的田地均分給渤海軍民,那也不過每人七八畝罷了,而且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剛開墾的熟田。
渤海軍民之中都有將口糧省下來的習慣,可那點省下來的糧食,可幫不了他們撐到明年秋收。
朝廷一旦斷了渤海的糧食,不用朱高煦開口,渤海軍民自己就要造反。
長城以北的不一定都是蒙古人,誰去了誰就是蒙古人,這是簡單的地理和經濟問題。
在渤海的情況還達不到自給自足的情況時,一旦沒有了外來幫扶,渤海軍民就一定會化身為金軍入關,這是無解的。
除非讓渤海自給自足,百姓不靠外界也能安居樂業,那樣自然就喪失了向外的動力。
朱高煦已經告訴了渤海軍民自己所面對的窘境,因此口糧減少半斤后,眾人不會埋怨他,只會埋怨朝廷。
等這樣的埋怨積壓到朱允炆要對自己動手的時候,那自己就可以點燃它,利用它來靖難。
“殿下,下官算出來了。”
朱高煦看向孫鋮,這才發現他拿著隨身攜帶的巴掌算盤敲敲打打,并收起算盤說道“若是每人每日減少半斤,那應該能讓渤海軍民撐到五月中旬。”
“足夠了。”朱高煦頷首,他可以篤定朱棣不會拖到七月才起兵靖難。
有自己的提醒,加朱允炆用兵來強行削除周藩的舉動,朱棣就算是再傻,也不會拖到他手下只有八百人才靖難。
現在朱棣想的,應該是先把朱高熾和朱高燧給安全救出,為此他做什么都可以,也包括剛才孟瑛所說的裝瘋賣傻。
“老頭,何必為難自己”
朱高煦不管是前世還是今世都沒有過有孩子的感受,因此他理解不了朱元璋和朱棣那種護犢子的心理。
對于孫鋮,朱高煦也只是交代道“把事情藏好,私下任命孟章為安東中衛指揮使,陳昶為肇州中衛指揮使,徐晟為長春中衛指揮使,王義為吉林中衛指揮使。”
“讓他們準備精通海西女真語的人手,十月初一前必須抵達六城之地,各自訓練其左右二衛的兵馬。”
“是”孫鋮應下,并在朱高煦的目送中離開了存心殿。
在他走后,朱高煦也起身想著后院走去。
他去到了前寢宮,也見到了在前寢宮中刺繡的郭琰。
她瞧見朱高煦來了,眼中透露著詢問,顯然是在關心南下的郭英。
“武定侯無礙”朱高煦與她說了郭英南下后的處境,基本是交出了兵權,半退休般的閑置在家中。
聞言,郭琰也松了一口氣“阿爺沒事就好。”
“他是沒事了,不過我們或許會有事。”朱高煦看著郭琰,而郭琰也大概猜到了他要說什么,畢竟朱橚的事情在這段時間的渤海四城可以說傳得沸沸揚揚。
郭琰不知道這是朱高煦在推波助瀾,因此她只是抓住朱高煦的手,安撫著說道“臣妾嫁給了殿下,自然就是殿下的人,若是殿下為了自保而做出什么,臣妾也可以體諒和理解。”
郭琰和朱高煦畢竟是枕邊人,許多事情想要瞞過她并不容易。
“別想太多。”朱高煦拍了拍她的手“我去城外的育苗田看看,你少做些刺繡,我穿不了那么多。”
“日后總會穿到的。”郭琰笑著低頭,繼續為朱高煦的衣服刺繡起來。
朱高煦瞧著她的樣子,也沒再干擾她,轉身走出了殿外。
在他走后不久,兩名婢女也返回了殿內,臉憂慮“王妃,您真的不告訴老侯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