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群臣都看出了朱允炆的真實想法,但面子還是得陪他演好這出戲。
朱允炆見狀也擺擺衣袖,示意群臣退下。
見狀,群臣紛紛唱禮退下,唯有黃子澄、齊泰與方孝孺、暴昭四人留在了殿內。
在群臣離去后,齊泰便率先發言“陛下,如今不管燕王是否裝病,都應該調換三都司將領,瓦解燕王在三都司的勢力,同時派人接手燕府的燕山三護衛。”
“這”朱允炆才在群臣面前演完叔侄和睦的戲碼,這會兒齊泰便要讓他對朱棣動手,愛護面子的朱允炆還是有些抹不開臉面,因此將目光投向了黃子澄,希望他能為自己回絕齊泰。
黃子澄也不愧是朱允炆的老師,感受到朱允炆的目光后,他便連忙站出來回絕道“燕王無過,且如今又患狂疾,若是眼下動手,難免會被群臣詬病。”
“陛下,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錯過就很難遇了。”齊泰沒有理會黃子澄,顯然二人因為政見不合而鬧掰了。
“方先生如何看待”朱允炆將目光投向了方孝孺,方孝孺卻搖頭道“君王當行堂堂正正之道,如何能趁人之危”
方孝孺的話氣得齊泰想要罵出口,但不等他開口,朱允炆便頷首道“二位先生說的都不錯,燕王畢竟對朝廷有功,況且齊藩還未削,理應對齊藩先手才對。”
“陛下”齊泰十分著急,可朱允炆卻抬手示意他不用再說了。
無奈,齊泰只能忍氣吞聲,而黃子澄也開口道“陛下,齊王需要削,但眼下燕王的羽翼還未剪除,可以先剪除燕王羽翼,再動手齊王來試探燕王病情。”
“先生的意思是”朱允炆遲疑開口,黃子澄也不假思索道“理應先對渤海郡王動手。”
“臣附議”齊泰一聽到黃子澄要對朱高煦動手,與黃子澄政見不合的他,此刻倒是贊同了起來。
“渤海郡王軍功卓越,又有吉林衛麾下一萬六千兵卒,實力不下于一些強藩,且他的舊部多散布在大寧、北平及遼東等地,一旦渤海有異動,這些人恐怕會危及三都司。”
黃子澄闡述著自己的看法,并繼續說道“臣以為,可將渤海郡王的舊部盡數調往兩廣、四川及云南等偏遠之地。”
“除此之外,臣記得遼東總兵官楊文也是受渤海郡王舉薦才得以統領平倭一事,因此也當將他調往南邊。”
黃子澄說完,齊泰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調楊文與渤海郡王舊部前往廣西改土歸流。”
“可”聽到要對付朱高煦,朱允炆便來了精神。
當年朱高煦未入武英殿前,朱允炆獨攬朱元璋寵愛,可他入了武英殿后,朱元璋對他的栽培是肉眼可見的提高,故而冷落了朱允炆。
這件事情,朱允炆記了多年,監國時也常常為難渤海。
即位以來,他便想著要收拾朱高煦,只是因為黃子澄的建議而暫時擱置。
如今機會來了,他自然不會放過。
“渤海那邊,何時可以動手”
朱允炆直白的詢問四人,其中齊泰不假思索的建議道“渤海人丁多而糧寡,且冬期長,極其耗糧。”
“若是能拖到明年開春后對渤海動手削藩,那即便渤海郡王有心作亂,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唯一需要擔心的,便是燕王是否是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