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裝病,那一旦朝廷對渤海動手削藩,燕王必然會有所反應。”
齊泰說出自己的顧慮,可這個時候方孝孺卻道“不如將燕世子與三子放回北平,利用他們來牽制燕王。”
“不可”聽到方孝孺這儒生的話,齊泰斬釘截鐵道“燕世子有才,放他歸去便是放虎歸山。”
“這倒是可以試一試”朱允炆的態度令人疑惑,可他自己卻解答道“高熾與高煦不同,高熾尊禮制而識王道,為人仁善,不似高煦那樣性情狡黠。”
“況且,眼下二子強、長子弱,放他回去確實可以牽制四叔對高煦的寵愛。”
“陛下,臣還是覺得不妥。”齊泰執拗的勸諫朱允炆“若放回二人,燕王則無后顧之憂”
“現在就有嗎”前一秒還在與齊泰同一戰線的黃子澄站了出來,并且給出自己的解釋。
“若是渤海郡王起兵而燕王無疾,那即便朝廷手中有燕世子與三子,可燕王手下依舊有渤海郡王。”
“臣聽聞燕府三子還未南下時,燕王便常對左右人說二子類己,若是那渤海郡王真的有心謀逆,那朝廷殺了燕世子與三子,反倒全了他的心意。”
“倒是直接放回二人,更能激矛盾,畢竟燕世子的世子位乃高皇帝欽點。”
黃子澄如此說著,而齊泰眼看說不過他,便將目光放到了朱允炆身。
只是對于朱允炆而言,黃子澄的那番話更有說服力。
如果自己真的扣著朱高熾他們兄弟二人,那屆時朱高煦造反,自己是殺還是不殺
殺了對朱高煦有好處,扣在手中,朱高煦也可以以時局不穩來求世子位,總之是殺是留都對朱高煦有好處,唯有放了二人才能讓朱高煦半點利益得不到。
一想到這里,朱允炆便想到了自家爺爺“爺爺,您當初就不該放高煦去渤海”
這種時候,朱允炆倒是忘記最開始提出將朱高煦就封吉林的人是他了。
“朕意已決,傳旨令燕世子與三子回北平侍奉燕王。”
朱允炆獨斷乾坤,這讓齊泰無可奈何,而掌印太監李權也依照旨意照辦,當即命人去在京燕王府傳旨。
“云南的戰事如何了可曾影響了當地礦場”
才安排了削藩的事情,朱允炆便將目光投向了西南。
對此,齊泰重拾心情,先從兵事開口“魏國公得知高皇帝崩殂后,便在崆峒寨大捷后,借機同意了刀干孟的請降,眼下大軍已經回到了永昌休整,但在南甸、景罕二城寨留守了兩衛兵馬,以防刀干孟復叛。”
“不錯。”聽到徐輝祖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朱允炆心里十分滿意,當即也將目光投向了郁新與王鈍。
二人之中,郁新緘口不言,王鈍見郁新不為所動,只能自己前回禮“西南礦場經營依舊,今歲秋稅應該能納金銀銅礦二百八十余萬貫。”
“陛下”聽到西南金銀銅礦產量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度,黃子澄與暴昭二人先后作揖。
“江浙百姓負擔沉重,請陛下削減江浙賦稅,亦或者擴大以鈔抵稅。”
“陛下”聽到黃子澄與暴昭的話,郁新總算坐不住了,他站出來道“西南礦稅雖高,然朝廷用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