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肇州城的甘越帶人去通知我父親,他知道兀良哈地界的情況,能從兀良哈地界穿過。”
朱高煦派出了兀良哈的歸順人甘越,不僅是為了通知朱棣,也是為了化解當初甘越朱棣在兀良哈禿城阻攔朱棣的矛盾。
亦失哈聽后應下,朱高煦也在不久后返回了吉林城內。
渤海王府人少,尤其是后府之后郭琰和兩名婢女,以及十余名凈軍。
外界可以隱藏的東西,在這里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后府的人都知道自家殿下在謀劃大事,盡管他們不知道是什么大事,可他們清楚自家殿下做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
朱高煦尋到了郭琰,安撫了她一番后,又讓郭琰寫信給郭英,詢問郭英身體如何,以此來迷惑朱允炆。
只是朱高煦不知道,他根本不用迷惑朱允炆,因為朱允炆已經準備動手了。
四月初五,擔任遼東總兵官的江陰侯吳高開始調動遼東都司軍隊。
他調劉真與遼南四州的四千戰兵前往鴨綠江旁的九連城防備朝鮮,調自己的弟弟吳壽安率兵五千駐守山海關,留自己的兒子吳昇控制廣寧三衛,提防遼王反叛。
四月初十,他率遼東都司各衛戰兵約三萬人抵達三萬衛,同時將與朱高煦有舊的周定調往了金州。
周定有心給朱高煦傳去消息,卻因為吳高而不敢傳遞消息。
調走了周定,吳高也開始抽調糧草來三萬衛,以防削藩失敗。
四月十七,京城派來的巡察御史鄭公智帶著圣旨抵達三萬衛。
吳高接見了鄭公智,而鄭公智抵達三萬衛衙門后便屏蔽了左右,小心詢問吳高“江陰侯準備調派多少兵馬與我前往吉林城。”
吳高父親是洪武年間開國將領的江陰侯吳良,而他本人也謹小慎微,用兵謹慎。
對于朝廷要動兵削渤海,他心里是不太愿意的。
他雖然和朱高煦只有點頭之交,但他在去年北巡時看過朱高煦麾下的三千騎兵,那三千騎兵驍勇善戰,戰馬膘肥體壯,比遼東的四千騎兵強太多。
正面交手,他不一定能以騎兵破敵,而朱高煦麾下還有一萬三千步卒,加上遼東防線漫長,想要用三萬人守一萬六千人的進攻是十分困難的。
現在鄭公智還要他出兵去幫忙削藩,倘若削藩失敗,朱高煦有了準備,那自己就要白折進去幾千兵馬,他自然不愿意。
不過旨意畢竟是皇帝下達的,他再不愿意也沒辦法。
“我準備調兩千人與御史前往吉林城,不知朝廷在吉林城能有多少人可以為助力”
吳高四十有八,做事沉穩有序,自然想要知道朝廷削藩渤海的底氣。
只是面對吳高這個武勛,鄭公智顯然不是很信任他,只是笑著道“夠用。”
“”聽著鄭公智的防備,吳高略皺眉頭,但還是沒說什么,只是交代道“若是事不可為,鄭御史可以先帶兵回來,渤海郡王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可輕舉妄動。”
“呵呵知道了。”鄭公智笑了笑,心里對于吳高的話則是嗤之以鼻。
當然,他敢這么想是有原因的。
當著吳高的面,他取出了兩份圣旨,吳高見狀也連忙作揖。
舉著圣旨,鄭公智才緩緩開口道“齊兵部已經想過辦法,首要做的就是調離渤海在吉林城的護衛。”
“請江陰侯先調一千人與兩千民夫,運糧三千石前往吉林城,同時宣讀圣旨,讓渤海郡王調指揮使王義與吉林衛北巡兀良哈地面。”
“待五千兵馬調離后,下官便會率三千人佯裝運糧,趁機進入吉林城,請渤海郡王南下解釋私開互市一事。”
齊泰對付朱高煦的手段,無非就是想著調離朱高煦本部,然后利用劉武三人及其麾下兵卒來突襲。
吳高聽著這簡單的謀劃,心里只覺得齊泰他們完全是把朱高煦當成了內地那些不知兵的藩王。
“此舉對渤海郡王恐怕不管用,其麾下軍民大多都是歸化女真,不識王道,一旦朝廷動手,那些女真人恐怕會執刀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