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勞江陰侯費心”看著吳高撕破臉皮,鄭公智也冷哼一聲,帶著文林郎離開了三萬衛衙門。
二人剛走,一個同樣四旬出頭的將領便從衙門外走了進來。
他看到吳高那不好看的臉色,當即便知道了吳高恐怕與鄭公智起了沖突,因此詢問道“怎么了”
“那鄭公智要我強行出關,我不愿意,他便拿陛下來壓我。”見到來人吳高也寬松了一口氣,講出了自己的難處。
此人是長興侯耿炳文次子耿瓛huán,跟隨耿炳文從軍二十余年,劉真調來時,他也被調來遼東擔任,官職為都督僉事。
“為何不能出兵”耿瓛還不知道情況,因此詢問。
見狀,吳高便與他說了渤海軍的行軍速度一事,聽后的耿瓛臉色也漸漸凝重,附和道“你說得對,確實不能出關去。”
“若是渤海只有這五千馬步兵還好說,若是再多些,恐怕我大軍出關,難以返回。”
“只是現在不得不出關了。”吳高氣憤,同時嘆了一口氣。
耿瓛見狀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附和道“我也與你一同寫奏疏交給陛下,希望陛下能知道渤海與其它諸藩不同。”
“只是這出關,你準備怎么走”
“只有快人一步先抵達長春所,隨后控制長春所的那一千軍戶,進而再北上等待那鄭公智成敗。”
“若是其失敗,你我佯裝救援,隨后撤走便可,決不能與渤海郡王在關外交手。”
“確實”耿瓛贊同道“關外地形你我雖熟悉,但自然熟悉不過渤海郡王。”
“眼下他軍快而我慢,若是還在關外交手,恐有失。”
吳高點頭,說出自己準備應對鄭公智削藩失敗的謀劃“若是鄭公智失敗,我退回三萬衛死守,同時向大寧求援,你前往遼南,戰事若不順,你即可焚毀遼南糧食,切不可讓渤海郡王得到。”
“還未打,你便言敗,這不是你的性格。”耿瓛聽著吳高的話,心里有些不服氣。
“雖然不應該如此,可我”吳高嘆氣搖搖頭,他總感覺朱高煦的手段不止是行軍速度快。
他回憶了當初在兀良哈禿城時朱高煦見面的情況,現在仔細回想,當時他似乎就有些不對勁,常常觀察各軍兵馬。
此外,他與燕王的關系,在某些日子中也有些僵硬,難不成
吳高謹慎多智,正因如此他現在回想到兀良哈禿城時的情況時,只覺得當時朱高煦興許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
如果他真的知道,那恐怕他儲備的糧食會比自己預估的還要多。
遼東雖然軍堡遍地,比關內城池穩固,但說到底遼東無法自給自足,一旦朱高煦突入遼東腹地,那軍戶們就無法正常耕種,除了遼南四衛與遼東諸衛,其余遼沈及三萬衛都將在朱高煦馬蹄之下。
自己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哪怕守不住遼東,也要教他討不了便宜。
遼南的糧食,要么運走要么焚毀,總之決不能留給朱高煦。
一旦沒了糧食這后顧之憂,那他就更難對付了。
吳高緩緩抬起頭,看向了那晴朗的天氣。
“希望那鄭公智能成功吧”
明世宗實錄“四月末,高與瓛謀事,言上不可與為敵也,故當死守,勿與公智謀。”
渤海紀事本末“四月,上調兵肇州北巡,公智與高謀曰吉林空虛,此為削藩之機也,翌日遂出兵三萬。”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