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衛四營加在一起,合計是五萬三千人,四城留守了一萬人,崔均帶走了五千人,能集結到這里的是三萬八千人。”
走在營中,看著四周熱鬧的渤海軍隊們,朱高煦算是體驗了一把老李打平安格勒戰役前的感覺。
隊伍放出去幾年,再回來時他麾下兵馬居然比遼東都司還多了。
眼下整個大明,恐怕也只有重兵云集的云南都司能與他相比。
“說實話,我還未曾帶過這么大一支軍隊,不知道能否帶好。”
當著王義、孟章、徐晟和陳昶四人的面,朱高煦沒有遮掩,而是直言不諱的說出了自己擔心的事情。
細細算來,他打西陽哈時也就一千多人,打雞西關之戰也就指揮了四千多人其中半數還是民夫。
剩下的不管是北征哈剌兀還是與朱棣匯合,麾下兵馬都沒超過五千人過。
眼下突然讓他統帥近四萬大軍,并且這支軍隊從未磨合過,語言也是多種多樣。
這些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朱高煦有些擔心是正常的。
只是他轉念一想,自己有這么多弟兄幫自己管理大軍,那自己又還需要擔心什么呢
笑了一聲,朱高煦才詢問道“各地守軍布置如何,與我說說。”
“是”王義頷首,然后與朱高煦說道“肇州留兵三千,安東與吉林城、雞西關各一千,黑水城三千,三場一千,大抵就是這樣。”
“各地除了塘騎所用的傳信馬匹,其余馬匹都已經帶來,有乘馬三萬九千匹,挽馬一萬三千匹,戰馬六千四百余匹。”
“若是挽馬不夠,還能從吉林城調,吉林城還有五萬余匹挽馬和騾子。”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兩次對兀良哈的作戰獲勝,吉林城的畜力十分充足,根本不用擔心乘馬與挽馬的問題。
“糧食呢”朱高煦詢問起了關鍵,諸將聞言面面相覷,顯然缺糧是各軍主要面對的問題。
對此王義也艱難道“亦掌印把事情都操辦好了,可送來的只有三千石魚干和七萬斗軍糧,五千斗干菜,三千石豆料。”
王義沒用石來計算軍糧,而是用斗。
一斗軍糧正常夠一個兵卒吃半個月,七萬斗軍糧也就是說頂多夠這全軍三萬八千人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末將看過,不管是糧食還是豆料,都只夠全軍二十四天之用。”
王義的話讓眾人還未出兵,心里就蒙上了一層陰霾。
“二十四日足夠”朱高煦站出來給眾人打氣。
“既然糧草輜重已經備足,那就準備南下吧”
渤海軍不用民夫,因為他們的畜力足夠多,所以可以提高速度,加快時間。
在他的提氣下,諸將士氣被點燃,旋即開始各自返回營壘。
朱高煦也借機在軍中尋來了一百名懂得海西女真、北山女真、官話的兵卒充當傳令兵。
弄完了一切,朱高煦返回了王府,并見到了為他收拾衣裳的郭琰。
興許是知道朱高煦這一路南下估計都是穿著戎裝,因此他備了十套鴛鴦戰襖給朱高煦,只貝備了兩套見客的常服。
“明日我便拔營南下,吉林城有亦失哈,伱不用擔心。”
朱高煦看著郭琰交代,郭琰聽后也放下了手中收拾的鴛鴦戰襖,她擔憂上前“有把握嗎”
她雖是詢問,但她也知道渤海與朝廷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等我回來便是。”
朱高煦沒有正面回答,可他的回答已經足夠郭琰安心。
一夜難眠,翌日朱高煦拔軍南下,那隊伍延綿七八里,可一路除了馬蹄,未見任何污穢之物。
所有馬匹都包上了糞袋,每隔二十里埋填一次。
與之相比,吳高的隊伍雖然也有準備,可一路上還是能時不時在路旁看到一些散亂沒掩埋的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