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營限制了明軍能進入的人數,致使他們無法破陣。
“所有火炮,盡數炮擊”
東岸火炮陣地上,朱高煦沉聲下令,徐晟聞言不敢置信,連忙跪下“殿下孟章和弟兄們都在那”
“炮擊還有一線生機,不炮擊就等死”朱高煦嚴峻著臉下達軍令。
徐晟還未回過神來,便見朱高煦親自用北山女真語交代炮兵千戶官。
很快,渤海軍早早備好的火炮開始點燃火繩。
“轟轟轟”
沉悶的炮聲再次響起,但這次不是孟章,而是來自東岸的炮擊。
上百枚炮彈落入密集的陣中,一時間被砸死的不只有明軍,還有渤海軍,但更多的還是明軍。
“好狠”
站在吳高身旁,一名指揮使忍不住開口,而吳高卻平靜反駁“這是戰爭,不是兒戲,心好的人活不下來。”
他一邊說,一邊看向了不斷走出城中的騎兵。
渤海軍越打越多,漸漸地他們奪回了車營的全部陣地,將明軍擠出了車營外。
“長槍兵退下”
吳高眼看長槍兵無法破陣,便知道最好的機會已經過去。
繼續爭斗下去,死傷只會擴大。
“鐺鐺鐺鐺”
鳴金聲響起,明軍長槍兵開始后撤,渤海軍也并未追擊,只是清理炮膛,為火槍填裝彈藥。
一字時后,耿瓛等人帶著騎兵徹底出城,長槍兵也退出了戰場。
吳高沒有讓他們繼續投入戰斗,而是讓他們從兩翼撤退,分別撤向北門與南門,入城休整。
從倒下的旌旗數量,他知道這兩衛兵馬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不宜再加入戰斗。
事實也是如此,當他們撤退之后,留在渤海軍營壘四周的,只剩下了無數尸體和許多哀嚎的傷兵。
若是無人為他們救治,他們很快就會死在戰場上。
這種時候,他們被渤海軍束縛,丟到了運兵船上。
他們被運往了江北,而這一幕看的吳高臉色發寒。
他不怕朱高煦只知道爭勇斗狠,但他唯獨怕朱高煦能在爭勇斗狠的期間保持清醒。
眼下這一幕,許多撤回來的兵馬都看到了,那他們會怎么想
往好的想,此后不少傷兵倒下后,恐怕會在面對渤海軍救治時任其擺布。
往壞了想,許多兵卒興許會直接佯裝受傷,反正渤海軍也不會殺俘,被俘過去就不用打仗了。
吳高不是在臆想,而是這種事情在元末戰爭中常有出現,朱元璋就下令過不要苛待俘虜,還要救治他們。
正因如此,在擊垮陳友諒與張士誠后,才會有大批將領和兵卒投降朱元璋,而常遇春也因為殺俘一事常被朱元璋斥責。
“殺人誅心”
看著三百步外那飄揚的紅底黑邊朱雀旗,吳高握住刀柄的關節發白。
朱高煦,此人有太多像太祖高皇帝了
“娘嘞你們殺老子弟兄,還得老子救你們。”
北岸,看著那一批批被運來的傷兵,負責接收傷兵的王義罵罵咧咧。
放眼望去,被運來的傷兵足有數百人之多,而他們被王義罵了之后也紛紛低下了頭。
說到底,當兵吃糧不過是一份職業,況且這是內戰,不是對胡人作戰,沒有必要不死不休。
話說回來,他們身為遼東都司的兵卒,多少都知道渤海郡王是個賢明的人。
他們以往運糧去渤海,渤海郡王也是殺羊捕魚招待他們,眼下他們與之為敵,渤海郡王還愿意救治他們,這樣的對待,讓他們怎么好意思抬頭,何況他們還知道渤海郡王造反也是被當今皇帝逼的,這就讓他們更抬不起頭來了。
王義畢竟是個漢人,嘴上雖然罵罵咧咧,但心里還是十分復雜的,擺擺手就讓兵卒將他們抬下去給軍醫醫治。
在他們醫治傷兵的時候,吳高也冷著臉下令全軍出城準備迎敵。
或許他知道今日自己無法戰勝朱高煦,也無法守住鐵嶺城,因此他更改了軍令,讓前番撤退的長槍兵直接撤往城南。
他的意圖很明顯,眾人都能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