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守不住,而他們要撤退了。
只不過在撤退前,他們必須發起一次進攻來消耗渤海軍實力。
一個時辰的時間緩緩過去,當兩萬明軍步卒出城,城東的明軍數量已然達到了兩萬四千之巨。
與他們相比,經過前后一個時辰運兵的渤海軍也僅僅只有一萬二千余人。
六千神機營與六千余長槍兵結陣駐守,等待著后方兵馬不斷上岸。
饒是已經組織起這樣龐大的軍隊,他們卻依舊沒有發起進攻。
“吳高要守可是為什么”
望著全軍出城卻不主動進攻的吳高,東岸的朱高煦心生疑惑。
他可不相信吳高要結硬寨,打呆仗,因為那是優勢在己才會使用的手段。
眼下優勢都在自己這一邊,吳高這么做等同是送死。
“渡河”
朱高煦冷臉下令,自己騎上了一匹黃驃馬渡河。
這次南下,他沒有帶赤驩,興許是想到了唐太宗那八駿的下場,他不想讓老朱送給自己的這匹馬見證這場內戰。
時間一點點過去,又是半個多時辰過去后,時間漸漸來到了巳時911點。
這時,朱高煦已經率軍渡河,渤海軍數量來到了一萬八千。
六千神機營與一萬二千步兵渡河,馬匹留在了后方,這讓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
眼看時機成熟,朱高煦也穿戴了雙重甲胄,騎上了黃驃馬指揮道“擊鼓進軍”
“咚咚咚”
鼓聲作響,一萬八千渤海軍開始推進。
一路上所遇的陷馬坑與拒馬槍、鹿角木、鐵蒺藜等東西都被清理一空,這讓他們很快靠近了拒馬槍后的明軍營盤。
兩萬明軍步卒為中軍,四千騎兵為左右兩翼。
渤海軍因為柴河而被抹平了優勢,其引以為傲的馬步兵和騎兵無法派上用場。
三百余步的距離在朱高煦的指揮下步步緊逼,吳高則是一言不發,只是安靜打量朱高煦麾下兵馬的行軍情況。
“左右中軍皆有結陣不密的情況”
吳高判斷著渤海軍對這種規模作戰的經驗,最后得出渤海軍并未萬人以上作戰經驗,各部傳令緩慢,行軍遲緩混亂等現象。
“下令耿都督與王獻準備左右繞后突襲敵軍身后,兩萬大軍結陣出兵”
“是”
“咚咚咚”
伴隨著吳高下令,明軍兩萬余人的營盤也開始活動起來。
四十幾門碗口銃與洪武鐵炮被推到了最前面,這一幕也被朱高煦看見,朱高煦也下令開始炮火反擊。
雙方駐守,距離不過二百余步。
二百門野戰炮率先開展炮擊,沉悶的炮火聲響起,二百枚石彈落入明軍陣中,打死打傷無數。
出乎預料的是,吳高并未讓明軍火炮射擊,顯然是在欺騙朱高煦率先炮擊。
“騎兵出擊,準備擾亂渤海軍陣。”
吳高瞇著眼睛冷臉下令,同時下令全軍再往前行軍五十步。
二者距離開始靠近,耿瓛與王獻的騎兵也開始沖鋒。
“殺”
馬蹄聲與喊殺聲響徹戰場,四千騎兵從左右包抄渤海軍,卻因為渤海軍外圍的長槍兵而無處下嘴。
這時候,明軍火炮開始發射了。
“嘭嘭嘭”
不如明軍火炮沉重的炮聲響起,八十余枚石彈正面砸入陣中。
“這老家伙怎么知道我們左右中軍的銜接處是哪”
孟章被吳高的判斷嚇了一跳,朱高煦卻冷下了臉。
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由于缺少只會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加上沒有磨合時間,他們這群人沒有指揮過上萬人的作戰,因此一旦遭遇這種程度的戰事,軍陣就很容易被行家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