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不要放過,尤其是那些大戶宅院的地窖。”
正午、在吳高撤退之后,渤海軍輕松占領了鐵嶺。
然而城中軍民糧食皆被轉移,除了有十幾戶軍戶沒來得及離開外,其余軍民都被吳高提前布置南下。
朱高煦也沒有著急追擊,而是選出了兩隊被渤海軍俘虜的官兵,讓他們將南軍在這一戰的表現往遼西匯報而去。
“殿下您這么做,那吳高有苦頭吃了。”
看著離去的兩隊官兵,諸將之中唯有明白朱高煦這么做含義的陳昶笑了出來。
“我即便不用這么做,他恐怕也領不了多久的兵了。”
朱高煦輕笑“丟了三萬衛,又丟了鐵嶺衛,我那大兄若是還能讓他再度領兵,我反倒稀奇了。”
沒人比朱高煦更了解朱允炆,朱允炆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將領自辯后再失敗。
吳高肯定已經自辯過三萬衛為何丟失,也肯定說過鐵嶺的重要性,如今鐵嶺再度丟失,他恐怕很快就要滾到南邊去了。
“滾的好,別回來了”
想到吳高要被趕到南邊去,朱高煦總算心里順了口氣。
誠然吳高即便在遼東,也很難阻擋他拿下遼東。
只是與他打仗,實在有種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覺,偏偏他撤退也就算了,撤退之前還得惡心一遍你,這就讓朱高煦很難受了。
“朝廷若是能把吳高殺了就好了。”
被吳高欺負不輕的孟章氣憤說著,朱高煦卻搖搖頭“那可不行。”
“嗯”孟章等人疑惑抬頭,朱高煦也察覺到了他們對吳高等人的痛恨。
這樣的情緒,無疑讓朱高煦想到了朱棣在當上皇帝后,麾下將領報復南軍將領,致使許多將領被閑置報復,最后郁郁而終的事情。
他可不想自己麾下也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得早做準備才行。
“各為其主,他并無過錯,反而對我大明朝有功。”
“若真的有錯,有怨念,你們也當將怨念放到把我們逼得靖難的人身上。”
朱高煦一開口,王義就明白了他的態度,當即改變口風“這倒也是,傷兵營的許多遼兵都知道我們是被冤枉的,對我們的謾罵都不還口。”
王義附和之后,眾人便不好意思再繼續仇視遼兵與吳高了,雖然心里依舊那么想,但表面不能說出來。
“殿下,都算出來了”
在朱高煦表態的時候,徐晟也策馬從街道遠處策馬而來,勒馬后將幾本文冊拿了出來。
他遞給了朱高煦,并根據文冊內容解釋道“這一戰,我們殺敵一千四百六十七人,俘虜一千七百二十四人,獲得了三千余套甲胄與許多兵器,還撿回了許多鐵炮彈。”
“傷亡這邊,我們戰死四百七十六人,負傷一千三百一十二人。”
“在那些兵卒身上搜出了四百余石糧食,城內不少地窖中也搜到了三千余石糧食。”
“這些糧食,夠弟兄們吃五天了”
徐晟帶來了好消息,可以說算上趕路的時間,這次打鐵嶺幾乎沒有糧食損耗,渤海軍的軍糧依舊能支撐大軍四十二天。
唯一讓諸將心里不痛快的,便是折了快五百弟兄。
“鐵嶺的魚鱗圖冊拿到沒有”
“沒有拿到,估計被吳高帶走了,不過我們在指揮使衙門里找到還沒被燒毀的糧冊,何吏目他們按照糧冊的入庫糧與畝產反推,估算鐵嶺應該有三萬六千余畝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