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詢問徐晟,而他也給了朱高煦答案。
聞言,朱高煦當即轉頭對諸多指揮使開口道“今日先渡河的五衛三營指揮使,分別今夜休息前將各自立下首功的百戶編撰出名冊,立功的弟兄,每人按照人頭授田三十畝,讓他們可以寫信給他們的家人南下來鐵嶺安家耕種。”
朱高煦給出犒賞,隨后又道“他們沒南下前,這城外的三萬多畝耕地,便交給被俘的官兵耕種,此外城中那未曾離去的十七戶百姓,也按照人頭各自劃分十畝耕地。”
“殿下隆恩”聽到朱高煦如此安排,諸指揮使紛紛作揖回禮,朱高煦則是頷首過后開始吩咐起王義。
“以那吳高在南下一路上和在鐵嶺守城的性子,恐怕會將鐵嶺至沈陽路上那三個千戶所都裹挾南下,試圖堅壁清野來瓦解我軍。”
“等馬匹渡河,你帶三千騎兵一路南下,能截獲多少人口和糧食就截獲多少,遇到吳高也不要與他硬碰硬,他的好日子沒幾天了。”
“是”王義應下,隨后轉身辦事去了。
“殿下,那吳高是個能人,朝廷真能將他換了”
剛剛返回的徐晟還不知道朱高煦先前的布置,因此疑惑詢問。
朱高煦聞言卻篤定點頭“他這次棄守鐵嶺若是有斬獲還好,可我們自家的弟兄都保護的嚴嚴實實,他一無實物來充當斬獲,二又丟了遼北門戶的鐵嶺,將三個千戶所丟給了我們,伱說朝廷還能相信他嗎”
“那不是太遺憾了”徐晟一臉惋惜“不能在戰場上擊敗他,多少有些難受。”
“確實”
“沒辦法,這老小子就像泥鰍,也不敢和我們硬碰硬。”
徐晟的話贏得了眾人的附和,顯然他們都想在戰場上正面擊敗吳高。
倒是朱高煦輕笑“對于他這種人,擊敗他也不能讓他感到難受,反倒是讓他以人臣、同袍的身份與我們站在一起,那對他來說才是一種折磨。”
“殿下您想收服他”站在一旁的陳昶說出朱高煦的想法,朱高煦也沒有掩飾,直接頷首道
“你們也與他交過了手,我們真憑實據的拿出來論論,若是沒有野戰炮和火繩槍,讓你們各自領兵五千與吳高所率五千人交手,你們可有自信贏他”
朱高煦掃視眾人,然而除了心中有膽氣的徐晟與陳昶二人站出來外,其余指揮使面面相覷,無一人站出來。
事實上,朱高煦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手中若有能勝過吳高的人,便只有傅讓一人,剩下的林粟、張純、陳昶、王義、徐晟和塔失等人都很難穩勝吳高。
吳高眼下才四十有九,若是能收服他,那他還能為大明鎮守十數年乃至二十幾年的邊關,能省去朱高煦好多事情。
不止是他,就連西南兵團的顧成、瞿能、沐春、何福等人也是朱高煦想要的人才。
這群人的可貴在于,要么父子皆驍勇善戰,要么就是本人尚身強力壯,都可以為大明戍邊多年。
放棄這樣的人才,對于朱高煦來說,只是想想都十分難受。
朱高煦并不太相信所謂的一縣就能出一國之才,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古往今來這么多以州縣起事的人,為何只有劉邦、朱元璋等人能成就大一統。
朱棣手下是有幾個名將,可張玉老邁,張輔、陳懋、孟瑛未壯,唯有朱能可以撐起永樂朝,結果還在出征安南時病逝了。
剩下的丘福、張武等人都只是將才,根本撐不起大的場面。
如果朱高煦真的像歷史上一樣,坐看著靖難武將排擠報復建文武將,那他們父子就準備把自己累死吧。
“得抓緊時間才行”
看向了刺眼的天空,朱高煦大抵推算了一下時間。
不出意外,西南的刀干孟又叛亂了,而這次刀干孟需要面對沐春等人的圍剿,估計比歷史上敗亡的還要快得多。
自己得加快速度,但能否快速奪下遼東的關鍵,還在崔均那邊
“全軍下馬休整,半個時辰后再出發”
當朱高煦將念想放到崔均身上的時候,此刻的崔均正勒馬讓急行軍一個上午的五千馬步兵下馬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