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軍接近百步,雙方各自的弓手已然準備,他們拉弓準備,在來到五十步的距離時各自放箭。
箭雨落下,卻沒有延緩雙方各自的步調,偶爾有人中箭倒下,卻很快被身后之人拉拽而走。
在雙方距離靠近后,明軍弓手紛紛退回陣中,反倒是燕軍弓手有條不紊的收弓,從身后之人手中接過了丈三長槍。
這份鎮定,讓跟在房昭身旁的俞填心有不安,房昭也沉下了臉色。
“殺”
兩個長槍方陣相撞,數千桿長槍碰撞,不斷有人倒下被拖走,也不斷有新的人填補上來。
這種時候,朱棣與朱能、陳武三人開始統帥五千騎兵前進,意圖包夾房昭左右兩翼。
“調左右騎兵,擋住燕庶人”
房昭察覺到了朱棣的意圖,當即做出調整。
很快,左右兩翼的兩千明軍騎兵開始上前阻擋朱棣所部五千精騎,朱棣自己乘騎一匹黃驃馬,手持長槍與麾下騎兵沖向前方一千騎兵。
相較于中軍的正兵長槍碰撞,兩方騎兵的碰撞顯得更有沖擊。
明軍騎兵的任務是抵擋,因此無法使用騎弓來拉扯騎射,只能用長兵與之碰撞阻攔。
沉悶的馬蹄聲在這塊平原上響起,朱棣親自率領騎兵沖到敵陣前,揮舞著長槍,吼聲如雷,殺氣騰騰。
“殺”
“嘶鳴”
血肉相撞的聲音傳遍耳邊,不斷有人受創落馬,被后方來者踐踏為尸體,也有人馬術精湛,可才剛剛回到馬背便迎來了另一名騎兵的長槍,悔恨墜馬。
“都跟著俺的大纛,俺去哪你們去哪”
“是”
騎著高頭大馬的朱棣從敵陣中間沖了出來,他手里握著一把長槍,氣勢如虹,身旁與他鑿穿明軍騎兵的燕軍騎兵紛紛回應。
他們調轉馬頭,再度發起二次沖擊。
相較于驍勇善戰的燕軍騎兵,山西騎兵已經多年沒有參與到備邊任務中,多年來一直在河套駐牧,因此當他們突出重圍,看到自己身旁許多熟悉面孔消失不見時,他們便再沒了與燕軍騎兵二次沖擊的勇氣。
“換騎弓”
騎兵千戶左右下令,同時吹響木哨。
在他的吩咐下,幸存的八百余騎兵換成弓箭,準備與朱棣麾下騎兵拉扯。
見此情況,朱棣旋即勒馬,直接放棄他們,往房昭后方迂回而去。
“都督燕庶人繞道后軍”
“后軍駐守,不要給他有可乘之機”
房昭沉穩下令,然而未經磨合的兵團在倉促改換陣型后,很快便暴露出了致命的空隙。
后軍與中軍之間出現了一條四五尺的道路,而朱棣等的就是這個時候
“兒郎們跟俺走”
朱棣一馬當先,在左右護衛下往那處缺口沖殺去。
后軍指揮使試圖指揮后軍合攏,可傳令的速度比不過朱棣騎兵的速度快。
頃刻間,長槍與騎兵碰撞,兵卒被撞飛,戰馬被刺中栽倒,長槍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