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戶困苦始端已然開啟,而那朝中佞臣不知軍戶困苦,居然還在慫恿陛下對付自己的親叔叔、堂兄弟。”
“我渤海此次南下,為的就是解放沿邊軍戶,讓大家想當兵就當兵,想當民就當民,將土地分給你們,讓你們好好安生過日子,種得的糧食,想吃就吃,想丟就丟,絕不再復此前的苦日子”
崔均的話說的人聲淚俱下,其實在崔均到來以前,他們并不覺得自己困苦,畢竟對于那些三四十歲的百姓來說,他們是見證過元末亂世的,因此只要有糧食能讓他們活著,就已經十分幸福了。
可在崔均的話下,他們也開始覺得自己十分委屈,全家七八口人,每年幫衛所耕種幾十畝軍屯田,卻只能得到每個月一石的月糧和幾斤鹽。
若是這些田真的如崔均的話那般是他們自家的,那他們到底可以過上什么日子啊
漸漸地,四周人開始委屈的啜泣起來,就仿佛受了多年的苦,終于得到了宣泄一般。
鄭峻站在人群中,看著崔均的背影,心中不禁感嘆。
他在崔均這般年紀時,不過只是個在田間耕種的屯兵罷了,而崔均已經統帥六千余人,正面與都督劉真分庭抗禮。
這么一看,自己前半輩子或許真的被自己浪費了。
鄭峻還在感嘆時,崔均的話已經徹底激勵了金州城軍民,此刻他們不再是為了渤海而戰,而是為了自己。
哪怕沒有賞田和撫恤田,可只要均田政策可以推行,他們就可以翻身成為富農,不用再過上這種幫衛所種地的日子。
翌日清晨,劉真再度派出大軍進攻金州城。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崔均帶領士兵在城頭嚴防死守,雖然他的年紀在眾人之中十分年輕,可他卻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在一線,致使全軍上下備受鼓舞。
守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竟然打得劉真大軍連女墻都摸不到了。
“嘭”
黃昏,劉真掀翻了自己面前的桌案,他手里拿著那份死傷文冊,難以掩蓋自己的脾氣。
“今日我軍已然有了準備,回回炮更是備足七十架,連續打了三個時辰,為何今日的傷亡反倒更大了”
劉真看著文冊上所寫的那“九百六十七”,這不是數字,而是他遼東都司的骨血,他麾下的兵卒啊
劉真憤慨,可他的憤慨來不及繼續發泄,便見到了劉昂拿著加急送來的軍情走到了帳內。
“爹,賊軍在正午便抵達了復州城北,數量之多,不下萬五”
劉昂一開口,劉真便搶過了加急送來的軍情。
他一目十行的看完一切,心里情緒起伏不定。
“明日”他沉默了許久后開口“明日起全軍壓上,你也帶隊攻城。”
“末將領命”劉昂單膝下跪,作揖接令。
日夜罔替,時間來到劉真攻城的第三日,一萬六千多大軍除了六千騎兵外,已經盡數壓到陣上。
這一日,金州城四面都遭受了長達三個時辰的回回炮進攻,并在之后經歷了長達四個時辰的短兵猛攻。
明軍終于登上了城頭的馬道,卻又被崔均、鄭峻二人親自帶隊趕下城去。
只是明軍的頑強與渤海軍一樣,他們被趕下城去,卻又頑強的攻上城來。
你來我往,雙方在經歷了數日的攻守拉鋸戰,可直到六月十五日,金州城依舊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一般矗立在這半島南端。
城頭的紅底黑邊朱雀旗也依舊屹立不倒,在城上箭樓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