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里的戰馬,早已經被南邊征用去打仗了,便是塘騎也只是用的乘馬,不然也不會被胡騎咬得那么緊。
眼下只能多多放飛信鴿,期待能有幾只信鴿能將消息送往南邊。
也在他們放飛信鴿的時候,南下的胡騎們來到了一處草肥水美的地方。
馬群再不愿意走,低下頭,貪婪的吃著著豐美的水草。
“這次南下,若是搶不到東西,恐怕來年會迎來南人的報復。”
兩萬騎兵的隊伍中,較之兩年前成熟許多的脫魯忽察兒對身旁的那人開口。
在他身旁,曾經不可一世的哈剌兀已經頭發花白,誰也不知道他這兩年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經過朱棣與朱高煦的多番打擊,此刻的兀良哈諸部只剩下了十萬人,男丁只有不足五萬,能拉出南下作戰的也不過只有三萬人左右。
這次哈剌兀南下,也是得知大明陷入內亂,然后才鼓起勇氣帶著兩萬騎兵南下。
哈剌兀打探了消息,知道了大寧抽調兵力去遼東后才敢南下。
他這次盡量避免與明軍交手,只要能劫掠幾個千戶所,那兀良哈就能恢復些元氣。
若是卜萬率兵從南邊的松亭關北上,自己就立馬撤退,絕不停留。
這樣想,并不是哈剌兀膽小了,而是兀良哈已經遭受不起重創了。
“這次搶完東西,我們就定居哈剌兀山,況且如果朱棣與朱高煦失敗了,那北邊無名將,我們也能好好休養生息了。”
哈剌兀樂于看到明軍內部打的頭破血流,更樂于看到朱棣和朱高煦在內斗中身死。
他并不認為這兩人能贏過大明朝廷,因為他們的兵馬太少,連南邊的一成兵力都沒有。
“走吧,繼續南下,直奔大寧,將其四周寨堡劫掠。”
哈剌兀抖動馬韁,脫魯忽察兒也對四周千戶下令。
很快,兀良哈兩萬余騎兵開始繼續南下。
時間一點點過去,待到黃昏時,大寧城總算從全寧衛放飛的那數十只信鴿中,從中獲取了一只的情報。
兀良哈諸部南下的消息很快被送到了都指揮使衙門的案頭,而負責大寧防務的則是駐守此地的陳亨。
“難辦了”
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陳亨便感到了危機。
大寧軍戶數量雖有十二萬,可其中七屯三戰,可用戰兵中有二萬七千都被卜萬和劉嵩調走。
八萬屯兵也被卜萬和劉嵩調走六萬,作為民夫幫戰兵運送輜重。
剩下給他的,只有一萬戰兵和兩萬屯兵。
聽上去很多,可陳亨要防守的城池包括大寧城,營州前、后、中屯衛城,以及木榆衛、全寧衛等諸多衛城。
想要依靠這些人來駐守城池倒是簡單,但問題許多屯田的寨堡都在城池以外,如果沒有強力的大軍出城去驅趕兀良哈胡騎,那被破的寨堡數量將不在少數。
“我親自去見寧王殿下”
想到關鍵處,陳亨起身便要去見閉門謝客的朱權。
朱權雖然被剝奪了三護衛的兵權,可卜萬留給了他三千護衛兵,如果現在能調動朱權的三千護衛兵,那再加上大寧城的五千兵卒,以及四周城池的五千兵卒,還是能湊出一萬三千兵馬去驅逐兀良哈胡兵的。
陳亨火急火燎的找上了門,可對于他的話,寧王府的護衛就跟沒聽進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