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這話還算說的收斂,畢竟李世民麾下的人除了尉遲恭幾個降將外,其余人都與李淵有著關系,不敢直接對李淵動手。
可再看朱高煦那邊,渤海軍的人可沒有幾個和朱棣有關系,他們對朱棣動手可沒有愧疚感,尤其是北山之中的野人女真,他們可不在乎什么世俗道德。
朱棣要是敢在朱高煦和朱高熾中間玩平衡,恐怕這次靖難打到一半,就要打成燕府內戰了。
“高熾”
朱棣面色復雜,但他口中呢喃的卻是朱高熾的名字。
姚廣孝知道他為什么為難,畢竟古往今來,即便父子退位繼位,也很難有圓滿的結果,更別提兄弟了。
當然,更致命的還是前宋趙匡胤那幾個兒子的下場,雖說大部分還算下場圓滿,但最有威脅的趙德昭,那可真的是被斥責而自殺。
趙德昭如此,那朱高熾呢
雖然輩分不同,可威脅卻一直存在,即便朱高煦不想殺,但渤海呢
“剛才貧僧看到了世子表情復雜,想來他已然想到了這件事。”
姚廣孝開口,而這件事讓朱棣有些難受,他抬手打斷了姚廣孝
“這件事,俺自己再想想,另外老二還是識大體的,下次我與他見面后,好好問問他是怎么想的。”
朱棣將希望放到了朱高煦身上,想讓他來告訴自己答案。
這是一種推脫,可姚廣孝卻能理解他。
如果朱棣不重視親情,那朱高煦早在兀良哈禿城的時候就被他綁起來送給朱允炆了,朱高熾與朱高燧更是連北平都回不來。
他成在親情,因為親情讓他留下了朱高煦,進而促成了今日遼東、大寧二都司俱覆滅的結果。
他也敗在親情,因為親情讓他在朱高熾與朱高煦之間難以抉擇。
“其實說這些太早了,俺連黃河都還沒見到呢。”
朱棣訕笑著來打圓場,之所以以這個借口來打圓場,也是因為在今日之前,他都未曾想過自己可以拿到天下,所以自然不會想儲君之位帶來的問題。
可今日后不同了,他們父子合并已然十七萬,并且騎兵眾多,外無強敵,已經有了角逐天下的本錢。
其實要是給朱棣時間,經歷過今日大寧投降消息的朱棣用不了多久就會想到儲君的問題,姚廣孝不過是提前點出罷了。
“貧僧告退”
見朱棣如此說,姚廣孝也行了一禮,隨后緩緩退出了承運殿。
瞧著他離開,朱棣也躊躇片刻后返回了燕府后院的前寢宮。
在這里,他瞧見了高興的徐氏。
此刻她正在高興的寫信,而這信不用多言,自然是寫給朱高煦的。
“徐妹子,你得到消息了”
朱棣強擠著笑容走進殿內,徐氏聽到他的腳步聲后便知道了來人是他,只是不曾回頭,笑著寫信說道“自然得到了消息,因此才要寫信問問高煦情況。”
“嗯”朱棣走到徐氏身旁坐下,十幾個呼吸未曾開口。
察覺到他的不對勁,徐氏也放下了手中的毛筆,疑惑回頭看向他“這樣的消息,你怎么也沒點反應”
“我”朱棣欲言又止,最后還是決定將姚廣孝的話告訴徐氏。
他慢慢開口解釋自己高興不起來的原因,徐氏聽后,臉色也漸漸從高興變成了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