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隆隆”
當傳報的兵卒上了馬道并找到劉嵩告知城門情況的時候,城外也響起了沉悶的馬蹄聲。
那馬蹄聲不像是踐踏在土地上,更像踐踏在劉嵩的心頭。
“把城門關上”
劉嵩與吳昇各自得了消息,當即便從亂兵之中帶出了千余人下了馬道,可城門口的兵馬更多。
數千大寧兵馬不知道什么時候下了城頭,劉嵩見狀怒罵“誰讓伱們把刀對準自己弟兄的”
人群之中,一個熟悉的將領出現,面對劉嵩的怒罵他反罵道“劉嵩,你他娘的別貓哭耗子假慈悲,剛才你們還想要放箭射我們弟兄的爹娘親戚,現在還有臉來這。”
“那不是我下的軍令”劉嵩有心解釋,可那將領卻根本不予理會,只是帶人在城門口結陣。
站在此處,劉嵩可以親眼看到渤海騎兵朝他們沖來,距離越來越近。
“黃衢,你現在立馬關上城門,剛才之事我可以既往不咎”
劉嵩急迫開口,吳昇也暗中指揮手下兵馬結陣向黃衢那數千人步步緊逼。
“我們敢開城門,就沒想過還要跟你們走”
站出來說話的指揮使黃衢對這劉嵩叫囂,而此時渤海騎兵也距離城門口越來越近,他們的數量之多,根本不是劉嵩這手中千人能抵擋的。
“撤吧,后邊還有兩千匹挽馬,我們能撤走”
吳昇眼看四周亂糟糟的局面,心知無法重整大軍,只能勸劉嵩撤退。
面對他的勸阻,渤海軍的即將入城,還有黃衢的阻撓,劉嵩只能大罵黃衢,無奈帶著千余兵卒撤去。
不過兩分鐘,渤海軍騎兵成功進入城中,黃衢讓兵卒撤開,放下了手中兵器。
不止是他們,許多大寧、遼西的兵卒也是如此。
這么些天的交手中,他們未曾從渤海軍手中討到便宜,本就士氣低落,如今城池陷落,對于許多兵卒來說,他們早就不想打下去了,趁著這個機會投降也不錯。
“劉嵩與吳昇呢”
當渤海軍徹底接管了廣寧中屯衛城后,朱高煦也帶著百余名騎兵入城,見到了數名投降的指揮使,以及數十名千戶。
“回殿下,他們帶著些殘兵往南邊撤去了。”
帶頭開城門的黃衢開口,同時也詢問起了諸將擔心的事情“敢問殿下,我等親人”
“您等親人皆無礙,稍許便可家人團聚。”朱高煦不等他說完便回答,同時對與自己一同入城的陳懋說道“你帶兩千輕騎去追劉嵩他們,追上了算你一功”
“末將領命”陳懋這個剛加入渤海的人很需要一份功勞證明自己的存在,聽到朱高煦這么說,他立馬點起了兩千騎兵往南邊追去。
在他向南追擊同時,朱高煦開始讓孟章、徐晟清點廣寧中屯衛府庫與降兵數額。
兩個時辰不到,二人便帶著府庫的各類文冊與軍籍冊來到了指揮使衙門。
朱高煦翻看了各類文冊,總的來說廣寧中屯衛作為屯衛,其麾下屯田數額還是不少的,足有二十八萬畝,城中軍戶算上降兵合計是五萬九千七百余人,存糧二萬四千余石,耕牛七百五十七頭,騾子三百二十七頭。
至于城中戰馬挽馬,都被劉嵩與吳昇二人撤退時帶上了。
“小旗以上武官及其家人遷往長春,基層兵卒及其家人,四成遷移至遼南,三成留在本地,兩成遷往三萬衛、一成遷往鐵嶺。”
朱高煦這一句話,基本就將兩萬余軍戶及其七八萬親屬的去向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