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章作揖,朱高煦也對二人交代“讓亦失哈帶王妃她們南下,順帶帶足足夠的吏目,若是吏目不足,暫時從衛學之中抽調就學三年,且年紀在十五歲以上學子便可。”
朱高煦手下缺人,尤其缺讀書人。
眼下即便只就學三年的渤海學子,對于他來說都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
三年時間,這些學子基本已經學會了九九乘法表與簡單的加減乘除,用來丈量耕地,均分田畝完全沒有問題。
朱高煦腦中記得每年衛學的入學人數,渤海四城四萬多衛學子弟,十五歲以上者便有七千余人,不過其中像黑水城、安東城這些地方的衛學開辦時間短,只有吉林衛學能拉出三千多十五歲以上,且就學三年的人。
不過即便如此,這數量卻也足夠如今朱高煦使用了。
遼東與大寧田畝比名冊上記載的要多一到兩成,朱高煦估計下來,應該比朱元璋規定的二百三十余萬畝額田要高出一些,但不會高出太多。
畢竟永樂年間花費二十多年的大力屯墾,遼東屯民田畝數額也不過四百余萬畝,現在不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但即便如此,對于朱高煦來說,只要能超過二百五十萬畝,這也算是極大的驚喜了。
算上渤海今年那百萬余畝耕地,這三百余萬畝今年興許可以產出二百萬石糧食,讓渤海缺口下降到四百余萬石的程度。
等到了明年,這個數額還會增加,不過前提是朱高煦得把遼東和大寧的水利搞好,而這也是他為什么讓亦失哈南下的原因。
渤海四城的水利工程不用多說,在水泥的加持下,大量基礎的水利工程都已經修建好,足夠讓渤海百姓安心開墾三四年。
現在的問題是遼東,遼東沒有水泥,所謂水渠都不過只是土壑,并且沒有合理的設計。
如今把亦失哈調來遼東,在遼東建設水泥、鋼鐵等工場,進而修建水利設施,提升遼東與大寧糧食畝產,推廣育苗田來耕種水稻才是重中之重。
從現在到入冬,朱高煦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利用,絕對不能浪費。
“殿下”
忽的,指揮使衙門外傳來了熟悉的聲音,陳懋出現在了衙門內,不過他的表情有些羞愧。
“沒能抓到”
朱高煦一看他表情就知道發生了什么,陳懋躬身作揖“末將無能,讓劉嵩二人率兵逃入了東南的中屯所。”
“知道了,這事情不怪你,不要尋手下人發脾氣。”朱高煦敲打著陳懋,陳懋也羞愧站到一旁。
孟章見狀也開口道“那中屯所距離此地不過十余里,只是隔著小凌河,因此略有障礙。”
“那劉嵩與吳昇應該不會在那里固守,應該會尋個機會往南邊的廣寧衛逃去。”
“殿下,是否要末將率兵,先一步去包圍寧遠城”
“你帶神機營去,再額外帶兩千精騎。”朱高煦吩咐。
“末將領命”見狀孟章作揖離開,徐晟也開口道“殿下,末將愿率兩千精騎護送軍戶們前往各衛屯居。”
“去吧。”朱高煦頷首,最后將目光投向了陳懋“你去幫你父親節制降兵吧。”
“是”陳懋紅著臉退下,不多時衙門內便只剩下了朱高煦一個人與幾名護衛。
只是在他的安排下,孟章率神機營的馬步火器兵們渡過小凌河,一路南下,一路將中屯所、寧遠中左所、寧遠城,以及各類馬驛包圍。
一時間,吳昇與劉嵩徹底被孤立,城外的兩千渤海騎兵讓他們無法出城,只能眼睜睜看著孟章率領火槍兵與炮兵南下。
翌日,不見援兵的寧遠中左所投降,寧遠城被包圍的消息也傳到了山海關。
駐守此地的吳壽安得知寧遠被包圍,當即放飛數十只信鴿給南邊送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