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它們,沒有水師將領的自己很難取勝,唯一能取勝的地方就是火炮。
只要有足夠的艦炮,那他完全可以用十艘船打出明軍一百艘船的火力。
明軍戰船的火炮配置自己了然于胸,他們卻不了解自己火炮的威力和數量,這是自己能利用的優點。
想到這里,朱高煦坐回了位置上,又將思緒放到了陸地上。
對于耿炳文麾下軍隊,朱高煦為數不多擔心的只有三支,一支是在京的上十六衛和聽操豹韜衛和河州衛。
前者十六衛的子弟都是出自淮西,而淮西兵的強悍朱高煦深有體會。
別不說,他最開始北上吉林,率兵奇襲西陽哈的兵卒中,最為驍勇的便是傅讓、林粟、孟章等淮西兵。
十六衛淮西子弟兵,數量有近九萬人,這支精銳軍團就是歷史上朱棣南下時遭遇到的最強兵團。
燕軍騎兵三次貫穿淮西兵團,結果淮西兵團硬是能重新結陣,把朱棣打得墜馬劍折,如果不是朱高煦和張玉先后救他,恐怕朱棣就要泯然陣中了。
除了十六衛外,朱高煦次而忌憚的,便是在京聽操的豹韜衛和河州衛精騎了。
那七千精騎的驍勇程度不下于六千渤海精騎,有他們在陣,加上合適的騎將,朱高煦就需要時刻警惕被突襲和切斷糧道這兩種可能。
這兩部兵馬,是大明最能打的兵團,其次便是朱高煦次而擔心的西南兵團。
西南兵團并不全是西南高原山地出生的西南兵,更多是從江南遷往云南的江南兵。
他們可以打高原山地和熱帶雨林,也可以十營兩淮水網,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朱高煦從情報中獲得了一個致命消息。
“沐春”
朱高煦低語這個名字,倍覺頭疼。
同樣是三代子弟,但沐春毫無疑問是三代子弟第一人,即便李景隆都無法取代他的位置。
歷史上沐春在去年九月便病逝了,而眼下他還活得好好的,并且正值一個人的巔峰。
如果朱允炆讓沐春接替耿炳文,朱高煦不確定自己能否擊敗沐春,因為他并不熟悉沐春,而沐春卻可以通過五軍都督府之前庫存的渤海塘報來了解自己。
沐春的能力不用多說,他已經在現在的麓川之戰中展現了帶兵五萬,并且能規劃各支兵馬穿插包圍和殲滅,歷史上能在云南打出這種效果的人,只有諸葛亮、傅友德和沐英三個人,算上他就是第四個。
當然,更重要的是,沐春和何福這群眼下的西南將領與麾下西南兵團,本質上都是江淮人,并不是從小就生長在西南山地環境下的人。
其中典型的,例如像王瑄的父親王兆便是當初徐達北征兵團的一員,然后因為云南空虛而被老朱集體調往云南駐守。
比起西南的原始森林,其實他們更擅長在平原作戰,例如歷史上何福就是帶著西南兵團與燕軍在平原交手,兩次打平。
這兩次交手,朱棣麾下擅長平原作戰的燕軍并沒能在西南軍團手上討到便宜,最后還是靠朱棣發現西南軍團缺少馬匹,因此發揮騎兵優勢,連續四次高機動性迂回來進行戰術欺騙,最后成功離析西南兵團和淮西兵團,并抓住戰機一舉擊潰。
何福都能如此,更不用說自十七歲起,便跟隨傅友德、沐英出征西北,又隨軍征伐云南、江西的沐春了。
沐春畢竟是二十五歲便已經在西北、中原、江西、西南等地積功,被拔擢為后軍都督府僉事的存在。
放眼整個明初,除了李文忠和朱文正、沐英、朱棣外,還未有人能在這般年紀展露這般才干。
一想到沐春的能力,朱高煦就后悔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