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胡指揮使已經在登、萊二州落下根腳了。”
當這名百戶官作揖開口,其身份也就不用贅述。
當初選擇向朱高煦投誠的胡綸被朱高煦任命為西廠指揮使,然而從渤海起兵到現在,他基本沒有露過面,西廠也沒有給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
這一切并不是朱高煦遺忘了胡綸,而是他早早將胡綸安插進了楊彬的商隊中,讓他帶人南下登州,在登萊一帶為自己日后登陸做準備。
這才過去不到半年時間,朱高煦很好奇胡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消息。
他接過那百戶官遞來的情報,只是略微一看,眉頭就皺在了一起。
胡綸不知道用什么辦法,居然拿到了南京剛剛下發的指令。
耿炳文駐守真定、河間,扼守山西關隘,繼續保持南軍的地理優勢。
登萊水師出兵,準備援救遼西的吳昇與劉嵩、吳壽安。
長江水師北上,兩廣水師也被北調,兩支水師的統帥是陳瑄。
除此之外,還有從西南調兵的舉動,以及耿炳文麾下大致有哪些將領。
這情報如此詳細,朱高煦只是大致看了看,便判定了胡綸興許是拉攏到了錦衣衛內官職不低的人,不然不可能掌握如此精確的情報。
此外,胡綸也說了燕軍和渤海內部依舊有一些錦衣衛,他們雖然官職不大,但能將許多基礎的消息傳遞給朝廷,例如眼下燕軍和渤海軍合計是十七萬大軍,糧食數額足夠吃半年。
此外,還有各軍的一些基本情報也有出現,除了神機營和女真八衛的情報沒有泄露,其它情報都大致泄露了一些。
“爺爺”
將情報看到如此,朱高煦目光復雜,他很清楚這是老朱生前的手筆,因為朱允炆不可能把錦衣衛利用到這種地步。
“這份情報,讓人帶給我父親。”
朱高煦將情報放在桌上,交代的同時,腦中也不斷分析戰局。
顯然,眼下耿炳文軍團在將領素質上,比歷史上下降了太多,原因無非就是太多優秀將領被牽制在了西南。
歷史上耿炳文應該是和顧成這種兩次百人斬的猛將配搭,而顧成被朱棣俘虜后,雖然經過朱棣的勸說而投降,但他只負責守城,不負責進攻。
北平城之所以能抗住李景隆幾十萬大軍的猛攻,這可不是不善軍事的朱高熾能打出來的,而是顧成的功勞。
現在顧成不在耿炳文軍中,北平沒有了他,那還能守住嗎
朱高煦起身渡步,同時也對朱允炆北派的三支水師感到頭痛。
就他從朝廷邸報和五軍都督府塘報之中獲得的消息來看,老朱在洪武二十九年后就沒有讓人下令造過戰船。
在此之前造的戰船,分別是兩千料七十艘戰船,以及一千五百料五十艘,還有兩千料馬船一百二十艘。
這些戰船加上原本三支水師的戰船,僅戰船的噸位就超過了十五萬噸。
如果將全世界的所有海軍和水師拉在一起,恐怕都會遭遇明軍這三支水師的碾壓式打擊,更別談自己了。
自己要渡海登州,必須要提前拿下皇城諸島,然后消滅這三支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