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三方拉攏
“拿下了”
八月二十三日,在廣寧通往錦州的官道上,當朱高煦率領百余騎兵往錦州趕路的時候,一處驛站駐守的小旗官將隊伍攔了下來。
“回殿下,標下也是剛剛收到錦州城的消息,燕王殿下在八月十九辰時擊破耿炳文,聽聞斬首數萬,俘虜數萬,繳獲了許多糧食與馬匹。”
“具體的情況標下不清楚,這是陳都指揮使讓人送來的捷報,請您閱覽。”
那小旗官雙手將火漆密封好的一份書信遞給朱高煦,朱高煦聞言也翻身下馬,接過捷報坐到了這官道旁驛站外的椅子上。
跟隨他而來的百余名騎兵紛紛下馬,為他抬來了驛站內的簡易遮陽布帳,同時護衛著他,并派人前去與驛站兵卒一同做飯。
在他們忙碌的過程中,朱高煦也將關內這幾日所發生的事情看了個清楚。
“我這便宜爹”
朱高煦嘖嘖幾聲,也不知道是在說朱棣厲害還是在說老朱厲害。
老朱的安排不用多說,如果朱標沒有壯年而逝,那北方有朱棡和朱棣相互制衡,湖廣有朱楨和朱柏,朝外有沐春、宋晟、李景隆。
就這一群青壯年派,也就朱棡帶兵稍微弱些,但朱棡的手段卻不低,足夠牽制朱棣。
宗室叛亂有李景隆三人,外臣叛亂有宗室四人。
這其中,李景隆和朱棣還是能將兵二十萬以上的存在。
這群青壯派加上老朱留下的底子,朱標如果能順利活下來,以他不過四十四歲就能即位的年紀,哪怕只能活十年,也能帶著大明開疆拓土,打下一片大大疆域。
老朱對自己那個大伯的恩寵,還真是難以挑剔,也難怪自家便宜爹上位后不管怎么摸黑,都難以抹去老朱對自家便宜大伯的寵愛。
當然,即便這其中有不少人病逝,可朱允炆要是好好干,那保底也是一個治世等著他開創,只可惜他缺心眼。
“吸”吸了一口氣,朱高煦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他真的很嫉妒朱允炆。
換做是他,如果老朱肯為他這么鋪路,他起碼能讓大明的國力強盛一倍。
只是這一切都化作了無,靖難之役到現在,從渤海到真定,已經戰死了不少于七萬人。
這些兵卒若是交給一員大將,配給足夠的物資,那足以滅亡一國,可現在卻紛紛死于朱允炆的愚蠢。
“殿下,我們還去錦州嗎”
親衛百戶官見自家殿下看完捷報,當即上前詢問。
“不用去了。”朱高煦搖搖頭,目光平靜,思緒卻在飛轉。
眼下南軍遭受重創,即便派遣得力將領,也起碼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將真定那六七萬人重新整訓一遍。
而且按照歷史上齊泰,黃子澄等人的思路,恐怕現在已經在復起洪武朝的老將,并且調動了整個南方的兵馬。
自己要等的機會,應該很快就來了,唯一的問題就是遼東水師的將領從何處尋覓
時局已經不同,自己更不是當初那個只能帶四五千人小打小鬧的渤海郡王了。
歷史上朱允炆在耿炳文戰敗陣沒后之所以催促李景隆冬季北上,原因是要及時解決朱棣,為大寧運送糧草,以防大軍缺衣少食,投靠朱棣。
可眼下,沒有了大寧和遼東這兩處純投入的地方,盡管從軍事來看,無法繼續做到對燕軍四面包圍,但從經濟來看卻是大大的好事。
朝廷掙脫了大寧與遼東這兩個每年純投入近二百萬石的都司衙門,便可以省下許多人力物力來著手解決朱棣,并且對于解決朱棣的辦法也只剩下了一種,那就是穩扎穩打,徐徐推進。
“李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