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三千斤的攻城炮,那起碼需要安排三十人,也就是三個小旗才能押運,一個小旗才能操作。
三百門攻城炮,最少也得配置一萬人才能合理調配。
“我也只是發發牢騷,就是不知道殿下的那封信有沒有效果。”
徐晟發出嘖嘖聲,顯然不太相信一份信就能拿下橫亙在北平與遼東之間的山海關。
正因為山海關十分重要,因此眼下的吳壽安收到了多方來信。
山海關指揮使衙門內,相貌并不出奇的吳壽安坐在自己的主位上,看著桌上擺放的三封書信,懷揣著沉重的心情一一打開。
第一份,是北平的朱棣給他寫來的,無非就是眼下耿炳文已經戰敗,山海關已經是孤城一座,無法堅守,如果吳壽安愿意,那朱棣愿意親自來受降,并且拔擢他為北平都指揮同知。
對于朱棣的信,吳壽安興趣不大,畢竟如果只有朱棣一方進攻山海關,那他完全可以憑借山海關擋住朱棣十萬兵馬。
眼下他所擔心和畏懼的,實際上是關北的朱高煦,因為他們的火炮著實犀利,如果真的放任他們狂轟濫炸十幾天,那即便山海關再怎么堅固,卻也還是會有淪陷的一天。
想到這里,吳壽安拿起了第二份信,而這份信內容則是朝廷表彰他死守山海關,特意拔擢他為右軍都督府同知的消息。
“呵呵”看著那所謂的拔擢,吳壽安輕嘲一聲。
現在他最需要的不是拔擢,而是援軍。
明明半個月前朝廷還寫信給自己,讓自己突圍向海,屆時有舟師前來接他們撤退。
結果只是過了幾日,南邊的口風便已經轉變,一副需要自己死守山海關的嘴臉。
輕嘲搖頭,吳壽安將手伸向了最后一封信,也就是渤海送來的書信。
他緩緩將其打開,可其中內容卻讓他瞳孔震動。
吳昇與劉嵩投降,耿瓛自刎而死,沈陽被克,九連城走朝鮮水道撤退
“好啊”看著信中內容,吳壽安嘖嘖幾聲,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是遼東最后一座正面與渤海軍交戰的城池了。
既然如此,那降了又能如何,起碼從信中內容來看,朱高煦并沒有因為自己一家三人對他的阻攔而生氣,反而胸襟寬闊的優待了他的侄子。
“吳輝”吳壽安對空蕩蕩的中堂招呼。
不多時,中堂外的影壁后便走出了一名千戶官,吳壽安也抬手示意他走來。
待吳輝走近后,吳壽安才開口道“今夜子時你開北門關,派出一人去渤海營帳,告訴那孟章,就說我吳壽安降了,但希望他們帶兵入城拼殺一番,事后便說你我戰死城中。”
“將軍,我們”吳輝欲言又止,但在吳壽安的目光下,他還是忐忑著點了點頭。
“下去吧。”吳壽安拍拍他的背,吳輝也頂著復雜而忐忑的心情離去了。
瞧著他離去的背影,吳壽安只能靠在椅子上長嘆一口氣。
“此戰若是輸了,我恐怕要成為開國第一罪人了”
渤海紀事本末“昇無援而降,上以利害誘昇,昇書信與壽安,壽安降,遂山海關破。”
明世宗實錄“吳晟、壽安、嵩三人與上戰,雖敗而慕之,是以炳文兵敗無援,遂降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