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望兵止渴
“鐺鐺鐺鐺”
寒冬臘月,當河北平原上空飄散著濃濃火藥味的時候,身處山東半島末梢的登州城也是無比熱鬧。
千百艘船只涌入港口,漫天旗幟隨風飄揚。
碼頭上,叫嚷聲、指揮入港聲不斷,瞬間響徹了整個登州灣。
一時間,港口上登陸了數以萬計的水兵與水手,船舶上的南方兵卒們紛紛下船,人影站滿了整個港口。
當馬蹄聲響起,位高權重的一些將領們開始騎馬從船上下船,往不遠處的登州城趕去。
登州衛指揮所衙門已經被清理出來,待這群將領抵達,他們先后下馬,只有指揮使一級的武官可以走進衙門內。
當他們坐下,為首的將領是三十五歲的長江水師總兵官陳瑄,其次便是平倭水師總兵官楊俅、登州代指揮使戚諫。
登萊水師指揮使韋富因為年老而在年初致仕,由于事情發生在靖難之役前夕,朱允炆也就同意了,因此當地的事情一直由登州代衛指揮僉事戚諫負責。
這個戚諫名聲不顯,雖然年輕,但指揮也算得當。
在陳瑄等人沒有北上前,便是他指揮水師前往九連城接應了劉真。
期間他也試圖去接應吳昇和吳壽安,但都因為渤海軍的野戰炮而不得不中止救援。
比較他,陳瑄和楊俅的履歷則是要豪華很多。
陳瑄在洪武年間任職于四川,曾隨軍傅友德、瞿能、藍玉等人參加了征討南番、越巂、百夷,參與平定月魯帖木兒、賈哈剌的叛亂。
他雖然才三十五歲,但功勞已經比一些洪武時期的開國侯、伯爵要高了。
與他相比,楊俅雖然在被朱高煦舉薦前平平無奇,但在被舉薦之后就開始異軍突起。
在跟隨楊文平倭的上萬里海路中,他大小二十七戰無一敗績,斬真倭一萬三千余級。
在蕩平沿海倭寇的道路上,他的功勞并不小。
這三人加在一起所統帥的戰船,合計五百二十七艘,馬船三百二十四艘。
這個規模,實際上比鄭和下西洋的規模還要更大,哪怕是丟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只要給他們裝備上相應的火炮,也能取得不俗的戰績。
“登萊的水文我看過了,眼下當務之急是在皇城諸島修建炮臺,尤其是北隍城島。”
坐在主位,陳瑄下的第一個軍令就是加強北隍城島的防御工事,并解釋道
“賊軍眼下在金州南端的旅順港修建城池,盡管不知道是做防御還是進攻跳板,但總歸對我們有一定威脅。”
“若是從旅順港出發,賊軍距離北隍城島不過百余里,哪怕是航速較慢的馬船,也能在順風的情況下,在五個時辰內抵達北隍城島。”
“賊軍火炮犀利,重量不過七八百斤就能打出二里遠,我們必須有所防備。”
“若是北隍城島失陷,后續的十一個島嶼都會相繼失陷,賊軍一旦拿下皇城諸島,來回遼東與登州便只需要三日。”
“此等情況,不用我過多贅述,因此眼下命戚代指揮使率本部兵馬駐守北隍城島,楊總兵官在開春后率平倭水師北上,騷擾海、蓋、復、金等州,我親自率領長江水師坐鎮登州城。”
“末將領命”聽到陳瑄的安排,戚諫與楊俅起身作揖,而后退出了指揮使衙門。
二人在門口寒暄一番,雖然官職不同,年齡不同,但前幾年楊俅與楊文北上平倭時,也曾與戚諫打過交道。
如今戰死的兄弟越來越多,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楊俅也就與戚諫嘮了一會。
不多時,他便回到了驛館處歇息。
只是他還沒躺下多久,便聽門口護衛稟報有故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