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經過胡綸提醒,也清楚了這點,因此他咬咬牙“我可以弄,但是路上”
“路上的事情已經打點好了,你不用擔心。”胡綸預判了楊彬的想法,而這句話也讓楊彬徹底接受了這一場任務。
不多時,胡綸走出了楊府,將情報加密送往了渤海。
沒過多久,朱高煦就得到了他的情報。
楊彬的加入,讓朱高煦南下的把握提升到了八成,還有最后的兩成,便是停留在登州灣的登萊、長江水師。
“走吧,還有三十里就到金州了。”
朱高煦眺望南方,跟在他身后的,是被集結起來的近兩萬渤海軍。
他們之中有不少人都是在去年入冬前被抽調南下的,而渤海本地則是重新募了一批兵卒。
他們在蓋州集結南下,而金州那邊已經集結了神機三營和五千海軍。
在朱高煦的率領下,兩渤海精銳南下,三十里路對于這群馬步兵和騎兵來說,只花費了不到兩個時辰便已經趕到。
眼下的金州城比起去年被渤海接收時,大了起碼一倍不止,城外的積雪也開始融化,城北修建了可以隨時入住的營盤,兩萬大軍在朱高煦的調度下進入其中,等待渡海指令。
不同于他們,朱高煦在安排結束一切后,便讓人叫來楊展與崔均,自己則是前往了金州的軍器局。
整個遼東的鐵匠都被征調到了金州,在城北軍營不遠處修建了一個占地七百畝的復合型作坊。
鍛鐵、火槍、鍛炮、火藥、炮彈等制作都在這里完成,聚集了整整兩千六百余名各類工匠,上萬名從事幫手的民夫。
這里的效率和產量,比起黑水城的軍器局工場要高出太多。
具體的產量和效率,在連忙趕來的王元解釋中,以數據呈現在朱高煦面前。
“眼下火炮泥模還有一萬六千多具,此處每年可鍛造各類火炮不少于五千門,火槍不下四萬支,火藥只要原料足夠,足以產出百萬斤。”
“您看看,這就是剛剛鍛造冷卻的攻城炮。”
王元走到了一門只有五尺左右的火炮前面,它架在炮車上,看上去并不算大,至少比起朱高煦記憶中的前世各種火炮來說,它很小。
“算上炮車,它的重量是兩千斤,使用兩斤的標準發射藥,可以將十斤炮彈以五度的射角精確地炮擊到二里的距離,而射角為十度時,則可達到驚人的三里。”
“我們實際測試過,如果用來攻城,那即便是三合土所制作,外坯青磚的三丈厚城墻,也難以抗住這種一百門攻城炮的二十個基數傾瀉。”
王元介紹著攻城炮的各類數據,尤其以三丈厚的青磚城墻來作為目標,可以說十分貼合朱高煦所需要的攻城炮數據。
“艦炮呢”
朱高煦詢問起艦炮的威力,王元聞言也跟著介紹起來。
“比較攻城炮,艦炮的重量是按照標準的三千斤及以上來制作,能射二十斤到三十斤不等的石彈,射程從最小精確的三百步,到最大的四里不等。”
“以它們的威力,足夠直接擊穿眼下我軍三千料戰船的側面。”
王元驕傲的介紹著他所鍛造的火炮,朱高煦聞言也十分滿意的伸出手揣摩了那門攻城炮。
“火炮庫存數量現在是多少,火槍呢”
“攻城炮一百門,艦炮一千二百門,火繩槍一萬四千支,另外調出一萬一千支給朱都督和孟同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