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訴說著拿下蘆溝橋可能遭遇的一切,同時不忘補充“賊軍騎兵、馬步兵甚多,因此需要甘涼、豹韜、河州等衛精騎先一步北上探查敵情,同時限制賊軍馬速,讓其難以再施展上次真定一戰的突襲。”
“末將領命”聽到李景隆的話,兩名甘涼將領和身材高大的平安作揖應下。
這其中,李景隆將目光放到了身材不下于六尺的一名五旬老將身上“越巂侯,這兩萬騎兵就都交給你了。”
“末將領命。”身強力壯的俞通淵甕聲開口,拱手作揖。
面對他的節制,平安等人也沒有流露出什么不舒服的表情,顯然他們都知道這位南征北戰,戎馬半生的老將厲害。
“既然如此,便都退下吧,各自整軍,不要松懈。”
李景隆沒有詳細的規劃要如何拿下蘆溝橋,因為他現在還沒有徹底掌握蘆溝橋的情報。
在大軍抵達前,任何蘆溝橋的情報都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動而變得失效,他需要掌握第一手情報,才能正確的做出判斷。
即便判斷失敗,他也不認為自己會被擊垮,因為北邊抵達的三十萬大軍,已經被他訓練磨合的差不多了,如果朱棣敢于像真定之戰一樣來突襲他,他反倒會十分開心。
時間一點點過去,河北平原上空的硝煙氣息也越來越濃。
渤海、北平、山東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兵馬調度。
姚廣孝的僧人,胡綸的西廠,朱允炆的錦衣衛
他們都在四下活動中,不同的是,朱高煦與朱棣對情報的投入是全心全力的,而朱允炆卻對錦衣衛有著偏見。
這樣的偏見,使得錦衣衛中人心浮動,胡綸也借機接近了許多曾經的故人。
在金錢與渤海的人參、鹿茸和珊瑚等貨品的開路下,胡綸成功來到了自己想要來的地方。
“篤篤篤”
淮安城內的一處府邸里,書房之中安靜的嚇人,只有不時響起的拇指叩響聲能代表著這屋內還有著生人氣。
“楊善人,這已經一刻鐘過去了,你還沒想好嗎”
坐在座位上的胡綸側頭看向身旁之人,慢悠悠的語氣里透出那人身份。
楊彬,這個朱高煦拉攏的淮安商人,他憑借渤海王府商人的身份爬了起來,然后近幾年卻在不停撇清身份。
他興許是為了家族,可他的做法卻讓朱高煦不喜歡。
眼下,胡綸給他帶來了一條生路,但是否能抓住,還得看他自己。
楊彬低頭看著手中的圖紙,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
“這需要的東西太多,我難以湊齊”
“楊善人大可放心,這次我給你帶來了兩萬貫錢,足夠買到足夠多的糧食。”胡綸打斷了他,并繼續道
“這次要你幫的忙并不大,你若是幫了,殿下對你此前舉動便可既往不咎,但若是不幫”
胡綸搖搖頭“難不成楊善人以為,你做的那些事情天衣無縫,朝廷根本查不到”
他所說的,是楊彬幫渤海大批運送糧食的事情,雖然那事情已經在洪武年間就被曝光,但當時朱元璋沒有追究。
可眼下,一代新人換舊人,一旦渤海徹底失敗,楊彬的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