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其中也不乏吹噓自己將蒙古人趕到了漠北的捕魚兒海一帶,致使他們不敢南下牧馬。
對于這些事跡,王義都曾經聽過,但眼下有了燕王本人講解,其中過程也變得清晰起來。
這其中,朱棣所展現的帶兵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在蒙古高原進行山地、丘陵還是平原作戰,任何打法他都信手拈來,這是王義十分佩服的地方。
“你看,王義啊,伱這個年紀正好是不上不下的年紀,要是和俺多學學,肯定比在渤海能學的更多。”
朱棣還在為王義被自己迷暈頭腦而沾沾自喜,卻不想前一秒還十分敬佩朱棣的王義立馬就端正了臉。
“殿下您這么說,末將就不服了。”
“怎么不服說來聽聽”
朱棣也愣了一下,自他迫降乃兒不花以來,還沒有幾個人不服他的,這王義心氣這么高
“渤海雖然沒有殿下這么全面的人,但在渤海那邊也講解過如何在殿下您所說的這些地方作戰,只是方法不一樣。”
“不一樣,哪里不一樣”朱棣好奇詢問,王義也將朱高煦教導的那些作戰方法交代出來。
“殿下說過,平原打蒙古人最是容易,只要在敵軍擺開陣勢時火炮炮擊敵陣,騎兵與馬步兵呈山林圍獵左右夾擊,使得敵軍不得出,又派火槍兵與長槍兵結陣緊逼,只需要一輪排槍就能將敵軍打崩。”
“還有”
王義闡述著渤海的作戰觀念,整體可以說圍繞著火炮與火槍進行,當然最主要的還有步兵和騎兵的機動性。
正面決戰要能取勝,但不能僅停留在正面決戰,而是要利用我軍機動性強于敵軍的優點來不斷調動敵軍。
即便我軍機動性不如敵軍,也要創造機會,抓住情報,給予敵軍一種不如我的錯覺。
如果是在草原上作戰,那更是可以以一句“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決將敵軍拖垮。
王義不斷說著渤海的軍事理念,其中“機動性”等新詞匯都讓朱棣感到新奇,而對于自家老二能說出十六字訣那種游擊戰術,他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那糧草輜重怎么解決”朱棣詢問到了關鍵,可王義卻笑道
“殿下說了,胡人能跑,可他們的牧群和糧車卻跑不快。”
“我軍不需要比胡人的騎兵快,只需要比胡人的牧群快就足夠”
“當然,要做到這種打法,將領得對草原地形足夠了解,出塞兵馬也要以騎兵或馬步兵為主。”
“如此,只需要帶上二斗軍糧和二斗豆料,就足夠維持一名騎兵或馬步兵一個月的補給,能保持半徑一千二百里的作戰范圍。”
“只要能搶到一批牧群,就足夠我軍再戰”
“半徑”朱棣聞言喃喃自語。
這一路上,他已經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渤海軍的無煙灶,還有他們的望遠鏡,以及他們動不動就讓人聽不懂的軍事用詞
這些東西,朱棣都聽上去和天書一樣,但經過王義的解釋,朱棣現在算是明白了。
這不就是現在自己在用的戰術嘛,用騎兵對蒙古人打游擊,以戰養戰,只不過自己總結的沒有老二那么直白罷了。
“嗯,老二果然隨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