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楊清水驛之戰
三月,北方的數十萬兵馬呼聲焦躁,膠東半島與華北平原的天氣開始逐漸轉暖。
李景隆親率十萬馬步官軍抵達了德州,與北邊滄州的吳杰、俞通淵等七萬步騎形成掎角之勢。
他們依托華北平原的運河與河網,對北平的朱棣、青州的朱高煦形成壓制的態勢。
與此同時,留守京城的羽林左、右二衛在盛庸的統帥下渡過長江,集結江北十余衛所屯兵向徐州而去。
三月初一,盛庸抵達淮安府,身邊兵馬數量已經達到了四萬人,但他沒有著急進軍徐州,而是在淮安依托淮河布置防線,似乎想看看朱高煦會不會突然南下襲擊。
他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此時的渤海軍已經有兩萬馬步騎兵渡海,以他的這點兵力在淮北平原行軍,很容易被渤海軍突襲。
他的任務是在江淮拉出一條防線,避免朱高煦南下驚擾到京城的陛下。
況且,江北的四萬屯兵不堪用,得他加緊訓練才行。
盛庸在準備,李景隆也在準備,甚至朱棣都在準備,唯有朱高煦,此刻的他依舊帶著騎兵呆在青州城外,繼續包圍青州,似乎一副不把青州圍到投降就不走的架勢。
“他在想什么”
“等兵馬渡海嗎可這也太久了。”
德州城,在十萬大軍延綿的營壘下,它顯得十分渺小,可在城內府衙的地圖上,它又顯得十分重要。
眼下,李景隆已經抵達德州,而朱高煦并沒有按照他預先設想的一樣奇襲德州,也沒有向濟南進攻,謀取東昌、東平來切斷南北運河。
“算算時日,他現在的兵馬少則一萬,多則兩三萬。”
“這樣的兵馬數量,不管是向德州還是徐州,都有一定把握襲擾成功,他為什么一直在青州不走”
站在地圖前,李景隆眉頭緊皺,不斷打量著地圖全貌,同時回答了諸將的問題“他在等我們走。”
“等我們”諸將愣了愣,隨后便見到李景隆指向登、萊、青州。
“眼下,登州和萊州已經被他拿下,他收獲的糧草輜重足夠讓遼東無憂,而青州占據山東二成的耕地,也是德州糧草的主要地方。”
“雖說眼下才剛剛三月,還沒有播種作物,但如果少了青州的幾十萬石糧食,我們便只能繼續依托運河運糧,而他便可以依仗騎兵不斷騷擾運河。”
“可我們的騎兵也很多。”駙馬都尉李堅不解詢問,李景隆卻搖搖頭
“我們的騎兵是多,可我們的敵人也不止他一個。”
“真正的大敵,是北方的燕庶人,而且推算時間,他現在應該已經返回了北平,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出現在我軍身后。”
“我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因此你們派人去通知吳高和徐凱,堅壁清野,不得出營與燕庶人野戰。”
“是”諸將作揖,同時李景隆也揉揉眉頭
“騎兵雖然不能調動太多,但也不能一個都不調,不然以我軍的馬步來充作塘騎,很容易被渤海庶人所欺騙。”
“傳令,調俞通淵、平安二人率一萬騎兵南下,陳暉與滕聚則繼續率剩下的騎兵留守滄州,等待我的軍令。”
李景隆做出安排,并準備等俞通淵和平安的騎兵抵達后,再進一步讓他們充作塘騎進入青州地界,獲知渤海軍的情況。
情報不對等,這才是行軍打仗的大忌,而眼下的他們就處于不對等的一邊。
南軍現在十分尷尬,他們從原本的單面對敵,成為了被東、北夾擊。
因為他們的兵力眾多,可他們能動用的騎兵和馬步兵卻遠遠少于燕軍與渤海軍。
李景隆想要等朱高煦和朱棣有所動靜再行動,可南邊卻不會容許。
“大軍抵達德州已經有七日,他一直未有行動,難不成是準備看著賊軍攻下青州嗎”
應天府紫禁城武英殿內,朱允炆語氣沉重的質問齊泰。
他站在二丈長寬的沙盤前,看著眼下的江北態勢,很難不動怒。
跟隨他的黃子澄、方孝孺、暴昭等人默不作聲,唯有齊泰指著登州和金州說道
“大將軍抵達德州時,賊軍已經渡海多日,眼下兵馬數量恐不下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