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博士”楊俅迷糊片刻,但很快想到了擔任文學博士的方孝孺。
因為朱允炆在這群人的建議下開啟舉薦的模式,因此方孝孺等人不停舉薦自己的弟子入進入官場。
想想這群連進士都考不上的儒生,只是因為一個舉薦就大批進入官場。
一開始他們還算收斂,只是進入史館任編修。
但到了今年,他們就開始插手實權了,不斷對都察院、地方三司等衙門插手。
這個林嘉猷,想來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難怪瞧不上自己這群武夫。
“林御史謬贊了,不知御史前來所為何事可是朝廷有旨意下發”
楊俅作揖回禮,可林嘉猷見狀卻只是頷首“朝廷派下官來,本來是想犒賞三軍,但不曾想楊總兵既然收到了賊軍水師南下的消息,因此跟著陳都督前來視察。”
“敢問楊總兵,那賊軍水師何時能到此處”
林嘉猷雖為儒生,可對于眼前這些武夫卻實在提不起尊敬的想法。
瞧著他的舉動,楊俅也十分不滿,心中都開始謀劃日后如何找這廝報仇。
只是面上,楊俅還是畢恭畢敬“按照揚州府內錦衣衛傳來的消息,應該在今日黃昏到明日清晨左右就能抵達廖角咀。”
“正因如此,我才書信告知陳都督。”
“多謝楊兄告知,不然我還在三浦口等著馳援揚州呢。”陳瑄作揖表示感謝,楊俅也接上話茬
“我想調平倭水師前往廖角咀,由長江水師看護長江南口,陳都督伱看如何”
楊俅直言開口,同時他也知道陳瑄對自己有一絲戒備,因此這次的毛遂自薦一定會被拒絕。
“這就不必了吧,若是賊軍走南口怎么辦”
一道聲音響起,但不是從陳瑄口中傳出,而是從林嘉猷口中出現。
林嘉猷可是清楚記得楊俅父子受過朱高煦恩惠,雖然楊展已經戰死廣西,可誰知道楊俅會不會臨陣投敵
讓他駐守南口,陳瑄駐守北口才是最好的辦法。
“呵呵”陳瑄見林嘉猷主動站出來,也尷尬笑了兩聲,然后對楊俅說道
“林御史說得對,萬一賊兵走南江口就不好了。”
“南江口,還得是交給楊兄,至于北江口和廖角咀便交給在下了。”
陳瑄附和起了林嘉猷的話,但是他們都心知肚明,渤海軍既然南下,那大概率是出現在北邊。
如果屆時他們不出現,陳瑄他們也完全有時間前往南口參加防務。
“既然如此,那末將領命”楊俅的表情一下子難看起來。
陳瑄見狀連忙安撫“若是北口戰況激烈,興許我還要調楊兄你來幫忙。”
“如此倒好。”楊俅一聽說能參戰,臉色也稍微好了些。
這樣的神色變化被林嘉猷看在眼里,不免在心底嘲諷“武夫就是武夫,連養氣功夫都沒有。”
只是嘲諷在心底,面上林嘉猷還是得安慰楊俅“楊總兵的功績在這里擺著,屆時如果沒有楊總兵,我們恐怕也難以御敵。”
“是極是極”陳瑄跟著附和,楊俅聞言卻作揖“既然如此,那末將就調兵前往吳江口和寶山、高橋了。”
“楊總兵官慢走。”林嘉猷作揖,陳瑄也跟著附和。
不多時,他們便見整個崇明所走出了數千名兵卒,算上已經在南口駐守的兵卒,足有萬人規模。
他們駕駛戰船出港,分別前往了江南松江府的高橋、吳江口和寶山一帶,不過更多的則是停在了江心中,看模樣是準備隨時馳援北口。
這樣的做法,倒是表明了渤海海軍一定會在北邊出現,因此陳瑄也開始加強防務,調集戰船前往廖角咀,同時令火船準備。
一旦廖角咀戰敗,那長江水師就會撤回崇明島,接下來就是上千艘火船建功的時刻。
陳瑄在準備,林嘉猷則是尋了一處哨塔走上,望著滾滾長江,不免與身旁的吏目們說起了長江種種典故,長者味道濃厚,讓人無語的同時,卻還得硬著頭皮聽下去,即便林嘉猷說錯也不能揭穿。
時間一點點過去,從清晨到正午、再到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