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步”
“放箭”
南軍開始放箭,而陳昶依舊在計算著兩軍距離,最后在南軍抵達二十步左右的距離時放出塘騎,十數名塘騎吹響木哨。
“啪啪啪啪”
濃厚的白霧背后射出上千計的鉛彈,不僅如此,那排槍的聲音一直沒有停下,而是連續持續了三個回合后才開始有人影挪動。
只是當下,盛庸已經無法關心渤海軍的動向,因為在他的眼中,他一手訓練的六萬兵馬此刻正在成片的倒下。
一時間,盛庸所布置的長槍陣被火繩槍打出一個個缺口,盡管渤海軍沒有乘勝追擊,可這一幕卻讓四周正在沖鋒的南軍兵卒心生膽怯。
他們之中也有火門槍,不過他們的火門槍主要還是配合長槍使用,因此當前方長槍陣崩潰后,整支大軍立馬停下了腳步。
“不要膽怯,火器壓上”
盛庸敢于出城野戰對付朱高煦,自然也是有一定把握在手上的。
他吩咐左右塘騎,很快全軍繼續進軍的消息傳來,而與此同時渤海軍的火槍兵撤退,長槍兵頂上。
北邊的俞通淵與平安遲遲沒有聽到渤海軍的火炮聲,因此完全不敢發起沖鋒。
渤海軍敢于在近距離使用火槍還擊,主要在于他們上戰場并不是被強迫,靠的是他們本身過人的勇氣跟堅定的軍事素質。
他們能夠所向披靡,不是靠什么以卵擊石的打法,而是靠各種精良的裝備。
作為此時全球最精銳的軍隊,渤海的每一個士兵都需要掌握隊列以及基本的戰術、繪圖和識字等技能,如此才能夠成功入選。
在戰術上,渤海軍使用的是線性列隊,在號角聲中,一排排的士兵在戰場上緩緩地推進,只要還有一個人,任何隊員都不會選擇退縮,一直等到擊敗對手為止。
這種排槍擊斃放在十五世紀初不用多說,完全可以形成對別國軍隊的碾壓,哪怕是朱元璋操練了三十一年的精銳,也無法與渤海軍正面交手。
“不要貪戀功勞追擊,繼續死守營盤。”
朱高煦坐鎮中軍,眼看著南軍遭受進攻而退縮的模樣。
不過,相較于加緊訓練半個月的屯兵,與盛庸從京城走出的上直精銳確實展現出了彪悍的一面。
在前排兵卒被打死近十分之一的情況下,上直精銳繼續發起了沖鋒,南軍的長槍成功與渤海軍相碰撞。
“殿下,盛庸拿屯兵當炮灰,成功送羽林等精銳與我軍短兵交擊。”
“看到了。”
陳昶策馬來到中軍稟告情況,朱高煦依舊沉穩,沒有流露出半年擔心。
“繼續以長槍、火繩槍的輪回方式進攻盛庸所部,我要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
朱高煦輕描淡寫的一句,成功讓六萬江淮南軍遭到了最為頑強的抵抗。
火槍與長槍的組合型陣型讓渤海軍無往不利,優秀的醫療制度也讓渤海軍在戰場拯救傷員時十分輕松。
一瓶酒,一根銅針,外加羊腸手術線成為了戰場急救的最佳手段。
眼看渤海軍巍然不動,俞通淵也最終按奈不住了,最終選擇了下令出擊。
“嗡嗡嗡”
沉悶的馬蹄聲響起,然而他們要面對的,是一百多個搭建在鎮外的帳篷。
當帳簾被掀開,早早準備就緒的渤海軍火炮開始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