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辯不過孟章,郭英也開始如背書般講述這兩年百姓所遭受的苦痛,然后話鋒一轉,婉轉說出了皇帝愿意割地求和的想法。
“呵呵早該如此了。”
孟章輕笑著迎合,似乎在為朝廷愿意這么做而十分高興。
徐鷹緒見狀舒展了眉頭,唯有郭英和徐增壽眉頭緊皺不減。
郭英是覺得事有蹊蹺,朱高煦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接受皇帝的議和,而徐增壽則是覺得孟章有些受不了誘惑。
“此事,我需要快馬快船傳去揚州,請老侯爺和兩位舅公子暫時返京,待明日消息傳回,我必然請人親至麒麟門回應。”
“好”郭英心中還是有種不真實感,雖然口頭應下,但還是想從孟章臉上看出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只是他看了許久,都沒有看到任何不對勁的地方,最后只能無奈轉身上馬離去。
待他們走遠后,兩名渤海指揮使才走上前來,小心翼翼道“孟哥,真要議和啊”
“議和”孟章臉上笑容緩緩收斂,轉而陰鷙“天下都快到手了,誰會想議和”
“他們不過是想拖延時間罷了,正好我們也需要拖延時間,那就陪他們演一出又何妨”
孟章說罷,當即吩咐十幾名騎兵去四周村莊搜集可以制作軍帳的厚油布,自己則是繼續坐回了那泥濘的草地上。
不提他,單說郭英他們返回京城后,當即便直奔紫禁城而去。
平日里除了正旦、冬至和萬壽節才會打開的奉天殿難得打開,數百名在京官員站在殿內,雖然沒人說話,沒人敢動,但那氣氛卻能讓人感覺壓抑,似乎所有人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在他們的翹首以盼中,郭英三人眾人帶著“好消息”登臨奉天殿。
眼見郭英等人到來,朱允炆連忙起身詢問“城外之人如何說”
他倒也不稱賊兵了,直接用那人來搪塞,實際上說的便是朱高煦。
不過他倒是猜錯了,領兵突襲京城的不是朱高煦,而是孟章和徐晟。
“城外將領乃是渤海賊軍偽委的山東都指揮使孟章,從他的表情來看,他倒是很滿意朝廷開出的條件。”
“果然是山野之民。”郭英話音才落下,朱允炆腦中就浮現這么一句話。
他倒是沒想到渤海居然那么容易就能滿足,原本他都已經做好了把徐州、山西都交出去的打算,但眼下看來,應該不至于到那種地步。
“那孟章說了,消息來回需要一日,明日他會派人將消息送往麒麟門,老臣愿意班值麒麟門,為陛下勘察消息真偽。”
郭英接著開口,不過朱允炆一聽到他要值守麒麟門,立馬就拒絕道
“武定侯勞苦功高,又過花甲之年六載矣,若是讓武定侯您值守麒麟門,朕心不安。”
朱允炆倒不是真的關心郭英,他完全是怕郭英晚上把麒麟門的城門給打開了。
郭英似乎也猜到了朱允炆的反應,因此在他開口之后,郭英倒是沒有太大反應,只是作揖退回了武官位置上。
瞧著郭英消停,朱允炆松了一口氣,同時也開口道
“雖說已有議和之底,但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城中征募鄉勇要繼續,直到湊足十萬鄉勇,足夠駐守內城方可”
“陛下圣明”
推金山倒玉柱的附和聲傳來,朱允炆倒是松了一口氣,袖子一甩便退朝,回內廷休息去了。
殿上,群臣雖然也質疑渤海軍為什么會答應的那么爽快,可一想眼下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反正不管渤海軍準備怎么辦,他們都得抓緊一切可以抓緊的時間,努力將城防加固。
一時間,整個京城人心浮動,在京軍民不論家中是否有男丁參軍者,皆被抓出男丁充為鄉勇。
整個京城物價飛漲,斤米百文的物價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