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兵以渡江南甚重,外郭城外有兵馬不下三萬,請陛下撤回外郭城守軍,返回防守內城”
“臣等附議”
正午、武英殿里,在朱高煦還在忙碌著渡江時,群臣已經上演了利己的舞臺劇。
外郭城的二十余萬百姓毫無疑問成了被拋棄的對象,盡管他們說的很對,可朱允炆卻還是為自己的無能感到絕望。
“那可都是天子腳下之民啊”
他近乎絕望的看著群臣,群臣也面面相覷,最后黃子澄站出道“陛下,此事無可奈何,只有在擊退賊軍后蠲免百姓賦稅了。”
“”朱允炆緩緩閉上雙眼,無力伸出手擺了擺“由黃先生草擬旨意吧”
“臣領命”黃子澄作揖應下,隨后開始將駐守在外郭城的守軍按照精銳程度逐一撤回內城。
十萬壯丁和四萬兵馬司的衙役,以及不到萬人的上直精銳
這十五萬人馬看似很多,平分到外城卻只能做到每門七八千人。
因此當上直精銳和兵馬司的衙役開始陸續撤走,壯丁們立馬就意識到了不妙。
膽子大的開始直接逃跑,膽子小的則是在撤退路上逃跑。
總之,當京城暮鼓作響,十五萬兵馬只撤回了不到十萬人,半數以上壯丁逃跑,甚至包括了許多上直、兵馬司的兵卒也是如此。
負責京師城防的齊泰無可奈何,只能將這十萬人分別布置在內城的十三座城門處,并給十三座城門各自安排了守將。
徐增壽負責神策門、金川門、鐘阜門這三道北門,其余城門則是交給有經驗的武勛們各自駐守。
只是當他們趕到城門處時,看著那幾乎如同游勇散兵的兵卒,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守住京城。
“唏律律”
十七日清晨,慢慢悠悠抵達鎮江并趕來的朱高煦終于抵達京城外的麒麟門。
不過此刻的麒麟門已經被孟章給接管,而朱高煦也看到了許多被關在城門內,眼巴巴看著自己的百姓。
“看來我這大兄是棄了百姓,保衛他的京城去了。”
朱高煦調侃著朱允炆,不過他并不覺得奇怪,畢竟朱允炆就是這樣的人。
要他為了十幾二十萬外城百姓而放棄最后的希望,這可真是太難為他了。
“殿下,這群百姓都是等著禁令解除,想著出城砍伐木柴做飯的。”
孟章在馬背上解釋了一句,朱高煦卻輕笑道“出城不行,讓他們多等一日吧。”
“是”孟章也笑著點頭。
他們二人能笑得如此輕松,是他們知道眼下京城已經人心浮動,根本守不下來。
不提徐增壽,單單說其它城門,恐怕就沒少有小心思者。
“傳令三軍,進入京城后嚴守我軍三軍八紀,若有犯者嚴加處理”
“末將領命”
朱高煦開口,孟章應下。
隨后,他眺望那盤臥卻一眼看不到邊的京師外郭城,意氣風發的揮手下令“進城”
很快,數萬渤海軍在塘騎的消息傳遞下,開始走不同的城門進入京城。
他們騎著漠東的兀良哈馬,如潮水涌入京師外郭城。
按照常理來說,朱高煦應該走北邊的觀音門,直接抵達金川門是最快的,然而他依舊走了麒麟門,因為他得去紫金山祭拜老朱。
朱允炆舍棄了外郭城,其實就是舍棄了棲霞山和紫金山,也就是舍棄了皇陵。
朱高煦去紫金山祭拜,就是為了刺激刺激這個家伙。
他最好知道羞恥,自己找個辦法死了,免得讓自己染上擅殺皇帝的惡名。
“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