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哥那邊,我得寫信問問他。”朱棣不敢讓朱高熾南下,朱高煦看穿了卻沒有揭穿,只是繼續說道
“稍許,群臣應該還會再請您做皇帝,您要是再想推辭也行,不過別推辭太多次就行。”
“天下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需要盡快解決。”
“您早點登基,這天下的大統也才能早點安定。”
“登基”聽到這個詞,朱棣就止不住的高興,不過他還是有些忐忑。
他一屁股坐在蒲團上,雙腿盤著,佝僂著背看向朱高煦“這治理天下,俺雖然也幫大兄治理過一段時間,可終究有些淺薄。”
“你最討你爺爺歡心,你說這天下得如何治理”
背靠朱元璋的畫像,朱棣感覺自己說話都多了幾分底氣。
“能如何治理對內輕薄徭役,重新攤派各省賦稅,同時開發遼東、渤海為日后征討漠東,進而威懾漠北做準備。”
朱高煦簡單概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朱棣聽后不斷頷首,他也覺得這么做很好,不過他還是開口道
“俺南下時聽說你給天下陣亡的將士發了高出八成的撫恤,并且定為常制”
“是小子做的,小子覺得將士保家衛國,若是撫恤都摳摳搜搜,那如何提高兵卒待遇”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答,他并不擔心武人亂國,因為他只提升基層兵卒的待遇,可不準備提升武官待遇。
“這些都做的不錯。”朱棣肯定了他的做法,同時又道
“這京城終歸是江南,離北邊太遠。”
“當年你爺爺就想要遷都,只是俺大兄薨逝突然,這才耽擱下來。”
“如今問題留到了你我父子手上,你覺得遷都何處比較好”
“自然是北平,理當改北平為順天,改北平三司為北直隸。”
“至于應天也該保留,不過應天作為南京,只能控制應天府,而原本的直隸更名為南直隸,南直隸所有州府都不歸屬南京管轄,而是歸北平管轄。”
定都北京是一定要做的,這是朱高煦一開始就認為的事實。
中國自古軍事壓力都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因此歷朝歷代都會將大量資源投入北方邊境的軍事斗爭,明朝也不例外。
朱元璋時期,憑借個人的威望權勢和手腕,可以控制功臣勇將駐戍北方邊境,并分封諸子守邊節制各地軍事力量。
但是北方邊境距離南京太遠,天高皇帝遠,邊臣邊將很容易獨立控制莫大的軍事資源,形成尾大不掉的軍事集團,國都的帝王也容易對手握重兵的邊將形成猜忌。
相對與北方邊境的軍隊,國都南京的軍隊長期享受在和平的環境,隨著國初的一代將領和老兵謝幕,新一代未經歷真正戰陣的士兵和將領必然會變得軟弱不堪。
相比較,北方邊境軍隊為了求生存,長期面對游牧的軍事壓力,軍隊的作戰能力并不會衰減,將領們有充分的機會在實戰中鍛煉。
因此,立國時間越長,邊境的軍隊戰斗力會越來越強于國都,定都南京時間越長,國家就會越不安定,北方邊鎮的功臣宿將就越容易脫離中央控制成為獨立王國一,最終兵亂再起。
想要附和控制北方,并且還能聯通海洋,那便只剩下北平這一座城池。
元代修建的運河完全可以聯通渤海,不管是走海運運送物資給北平,還是走內陸運河,可以說都十分方便,唯一的問題就是定都北平過后,北平激增的在京人口會擠占北方軍事體系的漕糧。
“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繼續說道
“定都北京有好處,也有壞處,但總體來說是好處大過壞處。”
“有什么壞處”朱棣下意識詢問,朱高煦也將自己的擔憂說出來
“定都北京,自然會帶去大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