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新深吸了一口氣“今年朝廷的歲入,恐怕不足二千萬石,可基本的支出卻不少于二千四百萬石。”
“加上您的這些事情,明年恐怕要從府庫之中撥出一千萬石彌補虧空。”
“即便明年賦稅恢復,可按照現在的花法,頂多五年便要坐吃山空。”
大明每年盈余一千二百八十余萬石,不過朱高煦廢除了遼東、大寧和山東的軍屯后,這個盈余將會下降到一千二百萬石。
加上遼東每年所需的糧食,這個盈余會下降到五百萬石左右。
如果再減去營造北京,疏通黃河,增設海軍等等固定支出,那每年就是虧空六百萬石左右。
三千二百四十萬石,確實只夠朱高煦虧五年。
“五年的時間足夠了。”
朱高煦自然清楚自己的大手大腳,不過他也清楚該花的錢必須要花。
這些錢花完后,一旦事情步入正軌,那日后就是得到反哺的時候。
“東北的開墾情況如何”朱高煦側頭看向鄭和。
眼下亦失哈不在,鄭和除了忙碌海軍戰船的事情,就是負責朱高煦身邊的瑣事。
東北開墾現在由孫鋮負責,他一手包辦山東移民和東北開墾,以及移民安置等事情,忙得焦頭爛額。
好在渤海的學子已經走出不少,足夠幫他應對每個月數萬移民和地方開墾的統計,因此孫鋮每個月會給朱高煦送來文冊。
“五月開墾二十八萬六千二百余畝。”鄭和略帶感嘆的開口,而這數額也讓郁新等人眼神詫異。
顯然,他們沒想到東北的開墾速度這么快。
“牲畜太少,不然還可以更快。”朱高煦對眾人開口,同時說道
“剛才我與陛下談了馬政的事情,決定把江淮六府二州的民馬一分為二,分別發往北方和關外,讓北方百姓與關外百姓為朝廷養馬。”
“這批馬如果去了遼東,每個月起碼能多開墾幾萬畝耕地。”
“你們心疼糧食,我清楚,不過遼東百姓給我們的回報也不低。”
朱高煦對郁新等人開口說道“每個月五十萬石糧食的耗費確實很大,但相比較每個月近三十萬畝的開荒速度,這點耗費便不算什么了。”
“只要多堅持一年,遼東就能多出數百萬畝耕地,日后便能多出數十萬石田賦。”
“臣等清楚”郁新作揖,但他卻遲疑道“只是朝中非議此事的人并不少。”
顯然,對于朱高煦拿關內數百萬石糧食去開發東北的事情,廟堂上不滿的情緒已經積壓起來了,不然郁新三人也不會硬著頭皮過來。
他們三人是朱高煦進入京城那一日就委任的吏部、戶部和工部尚書,對于下面的情況如何,他們的反應最為真實。
只是聽到這話,朱高煦卻略微瞇了瞇眼,他已經給了江南面子,以鈔抵稅七百萬石比起朱允炆給他們的,只多不少。
見朱高煦不高興,一旁的胡綸見狀也連忙起身作揖。
“臣今日來,便是要與殿下說這件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