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此之前,他還是得推進遼東、山東的教育。
這兩個地方的人口已經達到近七百萬的程度,只要能讓這兩個地方普及教育,那就代表近百萬戶百姓家庭脫離文盲,因為他們的家中已經有了接受教育的人。
只要有這么一個人在,整個家庭都會發生不小的改變。
“山東的辦學,可以提前在明年年初開始接受招生,在永樂元年二月開始學子就讀。”
“你看看如果在這個時間開始辦學,那朝廷會遇到什么問題。”
朱高煦停下手中的筆,給出了山東開始普及教育的時間。
他揉了揉眉心,亦失哈聞言則是遲疑道“最大的問題還是教習和錢糧問題。”
“山東口數五百余萬,哪怕只有五十萬學子報名,朝廷也得準備起碼五萬教習,才能保證將每個學堂學子數量控制在五十人左右。”
“奴婢算過了,哪怕明年渤海畢業兩萬學子,也還有三萬教習的缺額,而山東治下的府、州、縣、衛等學校,僅有教習一千六百余人。”
“山東辦學的缺口,很難在明年就填補上,除非推遲到永樂四年,等遼東學子畢業”
“此外,若是要養五萬教習,那按照您剛才定下的俸祿發放規矩”
亦失哈說著,開始敲打起算盤來,不多時繼續道“每年支出二十萬貫,糧食六十萬石,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如果還要加上學子們的書本費,筆墨費,以及在校午飯的費用,那山東學政每年支出不下三十萬貫,糧食二百萬石,等同山東賦稅的四成。”
亦失哈說完,他忐忑的看著朱高煦,以他對朱高煦之前的了解,朱高煦肯定還會繼續辦下去的。
可如果真的強行對山東辦學,那大明的財政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朱高煦居然平淡頷首
“全面招生確實無法進行,既然如此,就將明年的招生限制在十歲以上,十六歲以下。”
“此外,只要參與了報名,年紀上去也無妨,山東的報名持續兩年,開學推移到永樂三年正月。”
“辦學要辦,但不能給地方帶來較大壓力,更不能讓質量下降。”
“如果這么調整,你估計會有多少山東學子入學”
朱高煦放緩了步調,他要辦事情,但不像之前那樣匆忙焦急了。
“大約三十萬左右,而且如果是這樣的話,教習也不會有什么問題,錢糧所需也能下降一半。”
亦失哈松了一口氣,并補充道“不過辦學是每年都招生,后續的生源應該會保持在每年五萬以內的增長。”
“后續的事情,等政策頒布看后續情況再討論,你去忙吧。”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的話。
亦失哈聞言,當即回禮退出了武英殿內。
只是在離開武英殿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坐在位置上處理政務的朱高煦。
現在朱高煦給他的感覺,好像又回到以前了。
明太宗實錄“洪武三十三年十月癸卯,上令太子辦學遼東,太子責令官學曰“十歲以上不就學者,罰其父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