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營鎮,當初朱高煦所逛的第一個外城集鎮。
一晃時間已經過去七年,曾經因為朱元璋遷徙政策而人口驟減的大樹營鎮經過七年的發展,人口比洪武二十七年時更多了,集鎮面積也向外擴大了不少。
穿戴胸甲,披上圓領袍后,朱高煦便帶著亦失哈與鄭和在大樹營鎮內穿梭起來。
由于是新年,百姓們幾乎都穿著嶄新的白布衣,這是他們所能買得起的最便宜新衣。
一眼掃去,除了少部分年紀大的老人沒有新衣穿戴,其余百姓都穿著新衣,走在那被踩實的夯土路上。
街道兩側有各種販賣豬牛雞鴨等肉類的肉鋪,門板上還貼著官府的憑證,代表販賣的豬、牛肉合法合規。
由于是新年,因此買肉之人不算少。
朱高煦見狀,便對鄭和招呼道“你去問問那肉鋪的掌事,今年新春與前幾年新春相比,百姓采買肉食數量有沒有什么變化。”
“是。”鄭和應下,轉身便去詢問。
不多時,鄭和便帶著消息返回,與朱高煦一邊走一邊說“除了去年因為戰事只販賣不到兩頭豬外,前幾年正旦節都能賣出五頭豬。”
“今年因為蠲免了一半的賦稅,加上朝廷對整個江南以鈔抵稅,所以百姓們多了閑錢,肉鋪已經賣出四頭豬了,按照這情況,今天應該能賣出七八頭。”
鄭和的這句話如果沒有摻假,那說明今年應天百姓的生活肯定比洪武年間要好。
朱棣的蠲免一半賦稅讓他們多了閑錢,朱高煦的以鈔抵稅則是將建文年間濫發的寶鈔從他們手中回收,使得他們沒有遭到太大的利益損失。
這樣的環境,才普通的百姓敢于大膽買賣肉食。
不過在大樹營生活了好幾個月的朱高煦卻清楚,單從肉食來看外城百姓的生活情況十分片面,因此他帶著亦失哈和鄭和看了看其它商販的攤子。
竹編的各類籮筐,以及鐵匠鋪門口擺放的各類農具是最受百姓歡迎的地方。
凡是路過這些地方,朱高煦都會讓亦失哈或鄭和前去詢問,得到的結果也是比洪武三十一年和洪武三十二年的生意要好。
這樣的繁榮讓鄭和和亦失哈臉上掛上笑容,但朱高煦卻清楚,這樣的繁榮只是一時的。
如果沒有了蠲免和以鈔抵稅,那眼前的繁華就會凋零至洪武三十一年以前的情況。
當然,從局部來看,江南的局勢會好,因為朱高煦均分出了上千萬畝耕地。
這些耕地讓大量的貧農得到了利益,即便他們依舊是貧農,可日子會比之前過得更好,可要說北方
“回去吧,戶部那邊應該快來人了。”
朱高煦開口,轉身帶著亦失哈和鄭和返回了宮城。
沒有出乎他的預料,在他抵達東宮春和門的時候,便得知了戶部尚書郁新的求見。
朱高煦走進了春和殿內,果然看到了等待許久的郁新。
六十多歲的他起身對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則是毫不避諱的脫下圓領袍,解下了胸甲。
這一舉動,讓郁新知道了朱高煦肯定是探訪民情去了,因此他將思緒稍做調整便開始上奏。
“戶部敲算了今年的開支與稅目,固定的稅目中,軍屯籽糧因為遼東、山東改屯為民的政策,下降到了二千一百四十余萬石。”
“當下,戰兵數量尚有八十七萬六千,屯兵經過改屯為民,尚有九十九萬二千余人。”
“山東、渤海、大寧、遼東的十萬五千戰兵,以及補員過后的神機營和女真八衛有近六萬人,他們的軍餉是祿米二十石,軍餉八貫,還有各類布匹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