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戶部官員的依照歷年朝貢貿易的計算,青花白瓷盤每個應該作價五百貫,碗每個三百貫,瓶每個五百貫,豆青瓷盤每個一百五十貫,碗每個一百貫,瓶每個一百五十貫。”
“此次下東洋由于是先遣,因此青花、豆青等瓷器,盤碗瓶各備一千個。”
“另外還有,生絲一百萬斤,每斤二百五十文,還有紅糖。”
“此外,戶部也列舉了前往東洋可收取的貨物,例如蘇木每斤一貫,硫磺七十文,紅銅五十文”
朱高煦并不清楚日本物價,但聽到郁新準備一個瓷盤賣五百貫后,他還是皺眉道
“雙方互市還是得讓對方也有賺頭,按照你們這樣,日本恐怕沒有賺頭,貿易無法長期維持下去。”
“殿下。”郁新作揖道“日本蕞爾小國,歷年買賣青花與豆青瓷器皆以此價,眼下我們船隊抵達東洋販賣,他們省去了船價,理應高興才是。”
“何況朝廷也給了賺頭,例如硫磺在日本不過六文一斤,而朝廷給出七十文。”
“此次采買出售給日本的各類貨品,成本價格是四十二萬貫,售出價格是二百一十七萬貫。”
“采買蘇木、硫磺、紅銅等物,只可調用五十萬貫。”
“如此一來,即便金銀島沒有金銀,朝廷也能凈賺一百二十五萬貫。”
“如果不是殿下您停止寶鈔,戶部都準備用寶鈔與日本結算。”
郁新的話,代表了這個時代士大夫們的觀念。
朝貢貿易可以讓對方賺,但自己必須賺的更多,絕對不能吃虧。
在郁新看來,還給日本五十萬貫,已經是天官賜福了。
“價格這么定可以,但具體如何販賣,還是得看情況,畢竟朝廷還需要在金銀島和隱歧群島設置對日貿易市舶司。”
“倘若因為蠅頭小利而破壞了這件事,那就得不償失了。”
面對郁新的解釋,朱高煦只能先承認,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得以鄭和他們遭遇到的困難為主要。
這次下東洋,即便不賺錢也可以,只要能讓大明在金銀島和隱歧群島站穩腳跟,那就代表日本成為了大明商品的傾銷地。
長期來看,大明只賺不虧。
“臣領教”郁新作揖應下,朱高煦見狀也吩咐道
“所有貨品都提早準備,距離下西洋只有不到四個月了。”
聞言,郁新頷首作揖在一聲“臣告退”中退出了春和殿。
瞧著他離去的背影,朱高煦揉了揉眉心“這群士大夫,還真是吃人不吐骨頭,不過對日本嘛”
說著說著,朱高煦也沒了負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