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飄零,受限于時代,即便是作為太子居所的春和殿也顯得昏黃。
掃視手中文冊,坐在位置上的朱高煦眉頭緊皺。
在他面前,被賜座的胡綸則是等待朱高煦開口,不過他也知道,自家殿下恐怕沒那么快開口。
“這事情的復雜,確實超過了我的預期,但還算在可控范圍內。”
一刻鐘過去,朱高煦放下文冊,揉了揉眉心。
他早就知道大明邊塞開始走私,而江南自然也會利用海路走私商品,賺取暴利。
只是他沒想到,江南居然已經出現了類似商幫的民間組織。
在暢談江南商幫和走私之前,還得從大明的朝貢體系開始了解。
首先,大明的朝貢貿易不止有官營貿易,還允許官方組織的民間貿易。
例如,大明對朝鮮的態度還算不錯,所以在朝貢貿易之外,還有著使臣的民間貿易活動。
朝鮮國的使臣,往往會在朝貢時特意攜帶諸多特產來到大明進行貿易。
這樣的情況,從洪武三年就開始,到眼下已經規模不小了。
按照朱高煦這幾天了解的情況來看,如果朝鮮使臣準備向大明進貢一車貨物,那么他們就會帶著十車私人物品到大明進行貿易。
這個現象讓大明的大臣看不過眼,因此每次朝鮮進行朝貢,總有官員會上奏彈劾,認為應該收取他們商稅。
不過這種上疏通常會遭到朱元璋的拒絕,理由是朝鮮王朝偏遠小國,長途跋涉來到天朝上國不容易,不用過于計較。
如此一來,朝鮮使臣們的私人貿易也愈發頻繁,并很快被朝鮮的國主們盯上。
很快,朝鮮國主就掌握了使臣們私下貿易的情況,并在暗中交代,讓使臣們購買大量的違禁貨品,這其中就包括了弓箭所用的弓角。
弓角作為違禁品,大明通常會在朝貢貿易中設置定量,所以朝鮮國主們才會特地命令給使臣,讓他們通過走私的方法,把朝鮮需要的弓角給購買回來。
不過,因為宮廷錢糧不足,所以朝鮮使臣大多時候會選擇和朝鮮富商合作進行走私貿易。
為了獲得資格,朝鮮很多富商也會通過賄賂的方式,把自己人安插進使團當中,與使團官員一起去往大明,然后打著朝鮮使臣的名義和大明民間的商人進行走私貿易。
這樣一來,朝鮮使臣可以從中獲取私利,朝鮮國可以獲得大量求而不得的違禁品,而朝鮮商人可以通過走私貿易大賺一筆。
這種事情聽上去,似乎只是朝鮮一家的做法,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卻充斥在大明貢體系下的任何國家,也包括了大明自己。
大明派使臣前往出使的同時,他們也同樣在進行走私貿易,只是消息很少出現在皇帝面前罷了。
不過相比較朝鮮的走私,大明的走私就有些明目張膽,且規模龐大了。
從元代開始,由于元朝的放養式管理,因此色目商人在貿易過程中將大量白銀、銅錢流出。
見色目商人這么做沒有遭到處罰,并且還賺取了大量利益,因此大量沿海的漢人地主也開始效仿。
不同色目商人,漢人地主們的走私從一開始的單打獨斗,漸漸演變為了商幫模式。
為了更好的走私,商幫通常會以政治獻金的方式來賄賂江南官員,讓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老朱拿下江南,建立大明才遭到官方打壓。
不過即便如此,沿海商幫依舊在走私路上狂奔,畢竟海貿的利益太大了。
盡管沒有美洲的金銀涌入,但日本的白銀,南洋的香料、珍珠、珊瑚等物都能帶回大量利益。
可是,眼下伴隨著朝廷開始插手海外貿易,沿海海商的苦日子來了。
限制于造船技藝,大部分海商都是用四百料到一千料左右的福船和馬船來進行貿易,即便是一個商幫,也很難拉出上百艘這樣的船只。
也就是說,單從運力來講,下東洋艦隊的運力基本是幾十個沿海商幫加起來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