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時間,鄭峻他們應該分出馬船,沿著朝鮮東部向鯨海衛搜尋去了吧。”
崔均看到楊展的目光,不由得詢問,楊展聞言也頷首“殿下說這里是鯨海為數不多的不凍港,日后一旦吉林通往此處的驛道修通,那我們就可以從這里獲取吉林的物資。”
“殿下的安排,總感覺這日本國主日后會與我們開戰。”崔均敏銳察覺到朱高煦試圖讓未來的東洋艦隊能獨當一面。
大明在鯨海只有兩個敵人,而需要在鯨海衛設置衛所來應對的,只有眼下畢恭畢敬的日本。
“差不多,但我們現在不用管那么多,只要按照殿下的吩咐照辦便是。”
楊展打斷了崔均的暢想,并將話題引向了海軍的建設。
“海軍編制是東海衛、東洋衛、鯨海衛、南洋衛、南海衛、西海衛、西洋衛等七衛,主要專制東洋、南洋、西洋。”
“我與殿下討論過,東洋、東海、鯨海三衛為東洋艦隊,日后編制為一萬五千人,寶船五十艘,福船六十艘,馬船一百艘。”
“南洋、南海二衛為南洋艦隊,日后編制一萬人,寶船三十艘,福船五十艘,馬船六十艘。”
“西洋、西海二衛為西洋艦隊,日后編制一萬人,艦隊編制與南洋艦隊一樣。”
“就這樣的安排來看,殿下最在意東洋安全,南洋和西洋排在之后。”
楊展鋪開了一份更大的地圖,幾乎與朱高煦的天下四夷賓服總圖相當。
“雖說殿下根據古籍繪畫出了這份地圖,但我們對各地的水文并不熟悉。”
“你稍許派人飛鴿傳書回應天一份,讓平江侯陳瑄先派兩支小船隊前往南海一帶勘察水文,為日后艦隊下西洋做準備。”
楊展說罷,崔均卻詫異道“下東洋還沒結束,現在就準備下西洋的事宜了”
“你覺得這次下東洋成功嗎”楊展聞言抬頭反問崔均,崔均也一點就通。
這次下東洋的目的已經達成,并且艦隊所攜帶的貨物已經在隱歧開始貿易。
按照他們出發金銀島前,隱歧市舶的貿易速度來看,貨物估計很快就會清空。
這次下東洋,不僅收獲了隱歧、金銀諸島,還通過貿易賺取了上百萬貫的利潤。
如果這樣的結果都不算成功,那還有什么可以算作成功
“這次下東洋已經成功,廟堂上的那群人挑不出刺,就只能低著頭做事。”
“我估計等我們返回江南不久,殿下就會開始籌備下西洋。”
楊展說著這事的時候,帳外也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他與崔均向外看去,卻見一名千戶官激動的帶著十余名兵卒跑來。
“國公,找到了”
瞧著那千戶官的激動模樣,楊展和崔均下意識就有了預感。
可是預感是預感,當消息真實傳達出來的時候,他們二人還是忍不住激動了片刻。
“這是從河中淘到的金沙,劉山工已經順著河流往山里去了,據他所說,這座金礦的數量不會少。”
“此外,我們在西南邊金沙不遠處發現了露天的礦石,非常容易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