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急忙從懷里掏出了一塊石頭,那石頭比一般的石頭沉重,紋路中摻雜不少銀色的條紋。
“好好好”楊展接過那銀礦石,愛不釋手的拿著它,激動道“用貿易的船隊給殿下傳去消息,以防隔墻有耳”
“是”千戶官作揖應下,楊展也與崔均道“走,我們看看去”
二人沒有耽擱,而是直接騎馬向著西南方向趕去。
金銀島雖然“貧瘠”,但南北長百里,東西寬三十余里。
此前這里居住著上野氏和被流放的日本文人和戰敗者,但數量并不多,只有兩千多人,比隱歧諸島的人口還要少。
不同的是,這里的人口并沒有人接收,因此楊展他們登陸此地后,就將在南邊平原生活的村鎮給控制住了。
上野氏的百姓們倒是很聽話,因為明軍到來后,立馬就讓他們吃上了曾經不敢想象的稻米。
相比較大明百姓來說,上野氏的百姓只有在過年時候才能吃到高級的如豆腐和魚肉等料理。
平日里農民的三餐主要是用醬油調水的味噌和用白蘿卜做的腌菜,主食也以小米、粟和燕麥做成的粥。
即便如此,金銀島上的很多百姓依然在溫飽線上掙扎。
倒是明軍到來后,他們立馬就組織上野氏的平民們播種從大明帶來的蔬菜種子,并開始給上野氏百姓發放稻米。
盡管只是每人每天一斤半的稻米,可這樣的口感的食物還是征服了他們。
不僅如此,港口的馬船每日都會從海中捕獲上萬斤魚。
明軍吃不完的魚,也會集中發放給他們。
一時間,金銀島上的平民對明軍感激涕零,而楊展則是需要他們在島上為大明開采金銀礦。
佐渡島有金沙,但產量一直不高,所以一直不被幕府所重視。
如果不是朱高煦下令勘探,恐怕這里的金銀礦得到二百年后才被人發現。
不過現在好了,這里的金銀礦將成為大明的禁臠,大明不僅會好好照顧金銀島上的百姓,還會從朝鮮、東北募集人口,通過鯨海登陸金銀島。
“果然是金沙”
站在河邊,看著從河中淘出金沙的上野平民們,楊展下意識與崔均對視,隨后拉著他走到一旁。
“伱稍許派人去上野的集鎮,將那里改名為北海鎮,同時對他們登記造冊,把島上的耕地也登記造冊。”
“島上的人,愿意改姓的就改姓為金,你帶幾個吏目為他們取名,同時建設學校,并告訴他們半個月后停止發放救濟糧。”
“宣布之后,再從平民中招募礦工,每日工錢十斤米。”
楊展的想法活絡,他很清楚要拿出足夠多的利益才能讓這群礦工心甘情愿的被大明驅使。
每日十斤米,一個月就是二石,一年就是二十四石。
對于土地不算肥沃的金銀島來說,想要種出二十四石米,最少要二十畝田,然而細數金銀島上的耕地也不過五千多畝。
這點數量的耕地根本沒辦法保障島上人的生存問題,因此島上時不時就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
現在給大明當礦工,一個人一天就能賺到足夠全家人吃飽的糧食,試問誰還愿意去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