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籌謀安南
“日照天臨,大明式朝萬國。海涵春育,元化爰乃四方。華夏蠻貊歸土,草木蟲魚遂性。恭惟大明皇帝陛下,神文圣武,曾智慈仁”
“臣源道義誠惶誡恐,頓首謹言。”
永樂元年七月末,當奉天殿前禮部尚書李至剛臉色難看的念出足利義滿寫給朱棣的國書,不止是他的臉色難看,而是群臣的臉色都十分難看。
在他們臉色難看之余也不由抬頭看向了朱棣,而作為正主的朱棣卻拿著一個小袋子,里面裝著嬰兒拳頭大小的一堆砂金。
不明日本情報的群臣想破腦袋也想不通,為什么太祖高皇帝耗費心力三十年都沒能讓日本稱臣,可當下朝廷只是派遣一支兩萬人規模的艦隊下東洋,就能讓日本臣服的同時,同意在隱歧和佐渡開展市舶貿易。
市舶貿易的開展,代表沿海商幫最大的走私伙伴從良,僅此一件事,就能讓沿海商幫折損上百萬貫。
當然,讓他們最為難受的還是隱歧的市舶貿易數額和金銀島黃金開采的事情。
他們的難受被站在朱棣身旁的朱高煦看在眼里,忍不住輕嗤。
“這才哪到哪,你們的好日子還在后面呢。”
朱高煦側目看向了朱棣手中的砂金,他并沒有交代金銀島的金銀產量,但群臣也能猜測出并不少。
“隱歧市舶司出海三月,第一批和第二批貨物已經貿易結束,朝廷共獲馬一千匹,銅錢十二萬七千余貫,硫黃二十六萬斤、蘇木五萬四千斤、生紅銅十五萬斤。”
“經戶部計算,僅此二次市舶貿易,便使朝廷獲利二十二萬六千余貫。”
“此外,金銀島產出金銀雖然還沒有得出具體,但越國公上奏應該不少于十萬貫。”
面對奉天殿廣場上的百官,以及高臺之上的六部五府等高官,戶部尚書郁新持著笏板走出來作揖,并匯報了對日市舶的情況。
一句獲利二十二萬六千余貫,便足夠朝廷維持對日市舶的政策,畢竟鄭和帶去的那批貨物成本價才四十余萬貫。
現在貨物售出不到一成半就獲利如此豐厚,等接下來的貨物貿易結束,那去除成本價,朝廷起碼獲利一百二三十萬貫。
要知道大明的田賦商稅和雜項盡數折色后,財政收入也不過二千六七百萬貫,如今一個對日市舶就能增加如此多的收入,那下南洋呢,下西洋呢
江南閩浙的官員臉色難看,江西出身的官員卻默不作聲。
朱棣雖然目光在手中砂金上,但他卻隱晦的注視著群臣的表情。
眼見他們的表情難看,朱棣心里也多了幾分高興。
他突然理解了他爹的想法,推人到前面做事,自己坐享其成這種事情實在太舒服了。
抓住這個機會,自己也可以組織下西洋了。
想到這里,朱棣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自家老二,心里催促“老二,快開口啊。”
他的目光被朱高煦察覺,對此朱高煦只覺得無奈,但還是走出來作揖道“陛下,下東洋已然成功并走上正軌,以此次市舶速度來看,僅隱歧市舶司一處每年可以給朝廷帶來近二百萬貫錢糧。”
“臣以為,待艦隊返回江南,理應籌備下南洋一事。”
“這有些操之過急吧。”朱棣故意裝作很為難的樣子。
他這話說出來,朱高煦立馬瞥了一眼朱棣“這便宜老爹裝上癮了吧,從即位裝到現在。”
“陛下,臣以為太子言之有理”
好在支持朱高煦的人也有,戶部尚書郁新也不怕得罪人,直言開口附和。
此前他覺得下東洋和下西洋耗費錢糧,那是因為還沒能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