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下東洋大獲成功且不提,太子還將下東洋貿易所得盡數歸入戶部,這讓戶部的腰桿子更硬了一些。
要知道在洪武年間,戶部與其說是財政部門,更不如說是一個統計部門,因為朱元璋本人精力旺盛,能力出眾,所以他可以調配各部資源,戶部掌握的財政不過是國家財政的一部分罷了。
朱元璋的這套班子只適合強人皇帝,一旦皇帝能力平庸,那根本無法調配各部資源,更無法發揮大明的稅收潛力。
朱高煦自然清楚大明財政系統有多么繁雜,因此他現在就在解決部分繁雜問題,讓大明的財政班子變得不是那么復雜。
作為戶部尚書,郁新太清楚新朝新政給戶部帶來的變化了,因此他才會選擇支持下西洋。
“陛下,臣以為太子言之有理”
在郁新走出后,稅務司的金察,工部尚書黃福,吏部尚書夏原吉等人紛紛站出來附和。
五軍都督府的眾人沒有參與進來,因此剩下沒表態的只剩下了禮部尚書李至剛,刑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劉雋。
其中,蹇義是四川籍,劉雋是湖廣籍,下西洋并不能危害到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不贊成也不反對,唯有李至剛是著實被侵犯了利益,但他不敢站出來做這個出頭鳥。
“既然如此,那就由太子你主持下西洋一事吧。”
朱棣裝作為難的模樣,朱高煦倒是大方作揖應下,心中吐槽老頭的腹黑。
在他應下并退回位置上后,郁新等人也紛紛回退位置上。
瞧著群臣無反應,朱棣也開口提起了其它事情。
“西番茶馬一事,自太祖高皇帝開始便為朝廷貢獻大量馬匹,現在國朝馬匹不足,故而朕準備繼續進行茶馬貿易,同時派遣太監侯顯巡視烏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或許是朱高煦理財得當,亦或者是老朱留下的錢糧沒有被朱允炆揮霍一空,因此朱棣將許多計劃都提上了進程,例如眼下派侯顯巡視西藏并組織茶馬貿易就提前了十年不止。
“不知陛下要調動多少兵馬,多少錢糧”
郁新敏感上前,朱棣卻撫了撫胡子“帶三千兵馬就足夠,至于錢糧就按照三千兵馬六個月所需來算。”
“若是如此,臣以為可行。”郁新松了一口氣,他最擔心朱棣把下東洋貿易所得一口氣全消耗了。
“臣以為可行。”朱高煦日后也要對青藏下手,因此朱棣派侯顯巡視青藏的做法與他的政見并不違和,并且耗費也并不多,他理應支持。
眼見郁新和朱高煦都支持,群臣們也沒有反駁的道理,畢竟三千兵馬巡視半年,頂多耗費幾萬貫罷了,相比較營造北京的疏通黃河、運河、吳淞等工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好,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吧。”
眼見自己的政策得到支持,朱棣也就沒了其它想說的,故而宣布退朝。
群臣聞言都沒有舉動,他們的心思都被下西洋這件事情牽制了。
如果下西洋也能如下東洋一樣成功,那沿海商幫就真的沒有了活路。
在他們憂心忡忡之余,早朝也隨著朱棣的起身,以及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唱禮聲而結束。
朱高煦帶著郁新、黃福、夏原吉三人跟上了朱棣,耗費兩刻鐘后抵達了武英殿。
進入這里后,朱棣坐在自己的龍椅上,朱高煦則是帶著郁新三人與朱棣商量起了下西洋的事情。
“今日下西洋一事說出后,群臣臉色都不是很好看,想來父親也知道是為什么。”
朱高煦開門見山,朱棣也頷首道“下西洋一開,沿海的許多商賈也就沒了活路,因此朝廷遭遇的阻力不小,你是如何想的”
其實朱棣心里想的是官營壟斷,他以為朱高煦和他的想法一樣,不過朱高煦很清楚官營壟斷的優缺點,因此他開口道
“兒臣覺得,南洋與西洋貿易必然要掌握在朝廷手中,但同時也要給予民間商賈一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