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朱橚的攙扶而起身,朱高煦便開口道
“朝廷要削藩,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也是為了諸位叔叔、兄弟日后做打算。”
“不過朝廷的削藩,肯定是在保障諸位叔叔兄弟富貴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不是要對諸位叔叔兄弟不利。”
“封地改封一事,也是為了朝廷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小子可以承諾,改封之地絕不是什么貧瘠之地。”
說罷,朱高煦開始改封的事情。
在開始前,他便承諾了“秦晉周楚蜀慶”等六王的封地不會動,其次是蘭州的肅王封地也不會動。
此外,寧王改封南陽,唐王改封襄陽,伊王改封漢中,魯王改封嘉定,韓王改封重慶,遼王改封敘州,岷王改封臨安,谷王改封曲靖,漢王就藩昆明。
除此之外,趙王就藩長沙,靖江王就藩桂林,安王就藩常德,齊王就藩廣州,沈王就藩衡州,代王就藩思恩,郢王就藩郴州。
如此一來,二十三王的封地就被朱高煦給定下了。
其中代王和谷王、岷王三王和漢王朱高熾一起被冊封到了偏遠的云南和廣西。
代王和谷王是因為建文的事情,岷王是因為他毫無背景,而漢王朱高熾則是為了躲太平。
他們四人心知肚明,正欲哭訴,朱高煦卻不等他們開口便說道
“日后藩王的俸祿也做出調整,除了布匹綢緞和香料依舊,莊田則是各自由兩千畝到五千畝不等,茶引和鹽引廢除,俸祿設為親王一萬五千貫,靖江郡王等同親王,其余郡王、公主則是三千貫,郡主一千五百貫。”
“各王府郡王郡主以下的將軍與中尉、縣主、郡君、鄉君由各王府分發俸祿。”
朱高煦的豪氣令諸藩張大了嘴巴,原本想要反駁的想法也收回了肚子里。
按照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更定的宗室俸祿來算,親王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以二百石遞減,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百石遞減。
公主及駙馬二千石,郡主及儀賓八百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二百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自后為永制。
這其中,親王的俸祿和鹽引如果折色,頂多價值五千貫,郡王一千貫,公主駙馬一共一千貫,郡主四百貫。
現在朱高煦一開口,宗室的俸祿基本都翻了三倍。
可以說,這對于諸藩的富貴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唯一的問題就是藩王們需要自己承擔自己后世子孫的俸祿。
不過手握一萬五千貫的俸祿,加上郡王還有三千貫,若是生下的郡王足夠多,那再怎么算也是賺的。
想到這里,諸藩們也不開口了,朱棣見狀則是氣得差點把胡子拔下幾根。
他沒想到自家老二出手那么大方,這一開口起碼讓朝廷不見了四十萬貫。
只是他沒想到,朱高煦的話還沒說完,因為藩王手里還有兵權。
“對于諸王府的護衛,親王府只能擁有一個護衛,編制五千六百人,軍餉每年八貫。”
“這筆軍餉由朝廷出,但郡王府的護衛由親王府自己出,靖江郡王府與親王府待遇等同。”
朱高煦給足了富貴,接下來就要削護衛的,二十三位藩王原本的護衛數量應該在二十五萬左右,但現在被朱高煦限制后僅有十三萬不到。
他之所以給他們護衛,主要還是藩王改封后,大部分藩王的封地不太平。
當然,他這一開口,朝廷又得支出一百萬貫,算上前面的四十萬貫,朝廷對日市舶貿易所得基本消耗殆盡。
不過相比較洪武年間針對藩王和護衛所支出來說,宗室的支出并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四十余萬貫。
其實對于兵權,諸藩現在根本沒有心思,畢竟他們的兵權都被朱允炆收走了,能再獲得五千六百人的護衛,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