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雖然將他們改封,但待遇上卻并不差。
何況就單從改封來說,大部分藩王基本都是往好的地方改,只有少數幾個犯過過錯的藩王被冊封在了偏遠之地。
他們很滿意,朱高煦也很滿意,不過他的滿意來自于前瞻性。
就眼下的情況來說,分封諸藩是一定的,既然如此,不如將諸藩往人口少卻潛力大的地方分封。
例如四川和河南,人口不過二百余萬,冊封當地的諸藩如果能像歷史上一樣繁衍人口,那也變相為四川、河南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他們驅使護衛開墾的土地越多,對于朝廷來說越得利。
明代冊封的親王多達六七十位,然而成功傳承到明末的只有二十余位,朱高煦面前的這群叔叔兄弟,有幾個人能傳下爵位都難說,更別提他們之中并不缺乏殘暴之人。
現在暫時安撫他們,等他們就藩后露出本來面目,自己便能著手削藩了。
“若是諸位叔叔兄弟覺得可行,那朝廷日后便按照此制操辦如何”
朱高煦掃視眾人詢問,眾人面面相覷之下,最終由周王朱橚起身率領眾人作揖“我等無異議”
見眾人如此,朱高煦也轉身對朱棣作揖“父親,家事已定。”
朱棣沒想到自家老二能開出那么大的代價,不過現在事情既然已經敲定,那自己也不好更改,因此他擺擺手“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舉照辦吧。”
“臣等告退”見朱棣不想多說,討得了好處的諸藩也紛紛告退。
在他們退出之余,朱棣本想留下朱高熾和朱高燧,可一想到朱高煦,他便沒有節外生枝。
待眾人離去,朱棣才冷臉看向朱高煦“你這嘴巴一張一合,便是一百四十多萬貫的支出,對日市舶的利潤就這樣被你揮霍了。”
“父親覺得虧了嗎”朱高煦笑呵呵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但朱棣現在確實沒什么好臉色給他“難不成還賺了”
“自然是賺了。”朱高煦輕笑,他可太清楚老朱家那人人有俸祿而帶來的財政壓力了。
從明朝中期,皇帝從宗室玉碟中刪除偏遠宗室開始,宗室的財政壓力就已經很大了。
朱高煦記得,明代宗室在正德年間,宗祿支出就突破了六十萬兩,萬歷年間達到一百二十六萬,天啟年間用定額一百五十六萬兩。
單從紙面來看,大明現在的宗室支出已經接近天啟年間的宗室支出,可問題在于現在的宗室大額支出是護衛的俸祿。
何況,二十三位藩王中,還有四位藩王不到就藩年紀,根本沒有護衛,因此實際的支出并沒有那么多。
至于藩王的護衛,朱高煦則是選擇先給,日后再找藩王犯錯的機會削減。
歷史上朱棣和朱高熾、朱瞻基就是這么干的,而自己的壽命肯定比好大哥他們父子長,他們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因此對于朱高煦來說,這一百四十萬貫的帳,不管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朝廷都是賺的一方。
“父親覺得,若是按照爺爺所定的俸祿,但代人后,宗祿支出應該有多少”
朱高煦詢問朱棣,朱棣也不愚蠢,自然想通了其中關鍵處,但在他看來,那畢竟太過遙遠了。
“代人來看,自然要支出數百萬宗祿,但那是代人后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
朱棣說罷,朱高煦卻輕笑“說句實話,我覺得以我父子身體,恐怕那些叔叔兄弟們,未必能活過我們。”
“何況宗祿支出的大頭在于護衛的軍餉,只要酌情削減護衛,那宗祿就能很快降下來。”
“我這些叔叔的情況,想來您比我清楚,想要他們不犯錯,太難了”
朱高煦說出了自己的盤算,朱棣聽后也下意識摸了摸大胡子“你這廝,倒是沒有繼承俺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