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明軍使用火炮轟開安南城門,然后派土司軍隊率先入城,那都不用自己吩咐,恐怕他們自己
“好了,事情便這樣定下了,明年入冬出兵安南,若是云南廣西的糧草不濟,便從四川和湖廣調遣。”
朱棣不想繼續這個話題,畢竟說多錯多。
見此情況,沐春等人也先后起身作揖“臣等告退”
說罷,他們緩緩退出武英殿。
在他們走后不久,朱棣才看向朱高煦“日后這種事情,你還是少在諸將面前說,理應在私下說,而且最好隱晦些。”
“兒臣謹記。”朱高煦頷首應下,朱棣見狀也開口道
“你能從安南那里弄來這么詳細的情報,看來你的西廠辦的不錯。”
這是朱棣首次提及西廠,同時也在試探西廠對外的情報能力。
他將朱高煦能掌握安南情況的事情歸結到了西廠身上,但實際上朱高煦能這么清楚安南的人口情況,是因為他前世看書的時候歷史寫過這一篇章。
那篇文章里貼上的都是明軍征討安南后清點的數據,不僅有人口情況,就連安南有幾頭牛、幾匹馬、幾艘船、幾頭大象都寫了個清楚。
唯一的缺憾就是耕地情況沒有寫,不然朱高煦所掌握的情報還能更準確。
不過既然朱棣把自己的情報來源歸結到西廠身上,朱高煦也剛好將計就計。
“確實如此,西廠主要對外。”
朱高煦坐在了一旁椅子上,對朱棣“開誠布公”的給出回答。
朱棣聽后,臉上也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只是這表情沒持續太久,他便暴露了本性。
“你說安南的情況你掌握的這么精確,那漠北韃靼和瓦剌的情況,還有你早年說過的帖木兒國的情況如何”
朱棣詢問韃靼和瓦剌是本能,詢問帖木兒國則是因為早年朱高煦夸大的太厲害,以至于現在的大明都還在防范帖木兒。
“瓦剌和韃靼本部也就幾十萬口,能拉出的明甲戰兵頂多十萬。”
“至于西邊的帖木兒,他眼下正在波斯與波斯人交戰,根本無力東侵。”
“況且據兒臣消息所知,別失八里東察合臺新君對于帖木兒并不服,試圖依仗朝廷去對抗帖木兒。”
朱高煦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大致說出,可能細節上有差誤,但總體來說應該沒問題。
“嗯北邊的消息倒是與俺知道的差不多。”
朱棣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隨后才開口道“安南的事情,你自己看著去辦,遷徙人口的事情,俺準備從廣東遷徙廣西,從廣西遷徙至安南。”
“第一批至少遷徙二十萬,設立三十個衛所,然后陸續還要遷徙。”
在人口遷徙上,朱棣的想法和朱高煦差不多,不過朱高煦想遷徙的更多些。
“可以從福建遷徙至廣東,廣東遷徙廣西,廣西遷徙安南。”
“兒臣估計在二十年內遷徙百萬漢民入安南,那安南就能被朝廷徹底掌控了。”